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据《后汉书》和《邳州志》载:公元193年,下邳城西南二里处的羊山上建浮屠寺。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可容三千余人。浮屠寺里建有佛塔,塔上有九个金盘(九面铜镜):八面朝八方,中间一面朝天,故名九镜塔。 砖石建造的九镜塔为八角九级,各层均有飞檐翘角,塔身内外有佛雕480尊,饰以黄金锦衣。塔有148级台阶,盘旋而上至塔顶,为我国最早的宝塔,堪称“中国第一塔”,是我国最早的佛塔式建筑——九镜塔,成为华夏东部地区历史上最悠久的名寺古刹,一直是黄、淮地区广大僧侣、信众、善士朝觐修行的圣地。该寺的创建人——严佛调则开启了汉人出家为僧的先河。

四月初八古邳镇羊山庙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6-01 08:58:14
古邳()镇羊山庙会——羊山寺重大节日浴佛节,作为下邳文化遗存之一,羊山庙会已经走过了近两千年,是徐州地区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民俗活动。羊山寺(现为弥陀寺)和羊山庙会声震八方,吸引了无数香客、游人前来朝拜、游览。
据《后汉书》和《邳州志》载:公元193年,下邳城西南二里处的羊山上建浮屠寺。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可容三千余人。浮屠寺里建有佛塔,塔上有九个金盘(九面铜镜):八面朝八方,中间一面朝天,故名九镜塔。
砖石建造的九镜塔为八角九级,各层均有飞檐翘角,塔身内外有佛雕480尊,饰以黄金锦衣。塔有148级台阶,盘旋而上至塔顶,为我国最早的宝塔,堪称中国第一塔,是我国最早的佛塔式建筑——九镜塔,成为华夏东部地区历史上最悠久的名寺古刹,一直是黄、淮地区广大僧侣、信众、善士朝觐修行的圣地。该寺的创建人——严佛调则开启了汉人出家为僧的先河。
四月八羊山庙会享誉四方。羊山寺是历史记载我国最早举行浴佛节活动。后汉书记载每逢四月八日邳、睢、铜、宿、淮安等十多县民众云集羊山庙前,凡佛徒弟子都在庙前双手合十沿街打坐;求药拜佛、求神问卦者焚香顶礼膜拜;商贾云集于羊山寺前,从事各种货物的交易,还有更多好奇者不远百里来此观景览胜,便形成了羊山庙会。
庙会原由单一的求神拜佛转变为商贸为主的集市形式,促进了下邳的社会经济繁荣。乾隆年间庙会最为鼎盛赶庙会的人达1.5万人。后来,羊山庙会成为商品交易大会,各地的各种农副产品、手工制作和服装、衣料等,应有尽有,生意人大都在旷地上摆摊设点进行交易,买卖十分红火。
羊山寺为下邳众寺之首,其佛阁180余间,富丽堂皇,殿宇恢弘、气势磅礴,塑像金身,栩栩如生。寺庙周围翠柏掩映、奇花异草,郁郁葱葱。该寺院规模宏大,由山下拾级登上十八盘时,就会见到山门上的千秋泗滨三宝地,万古羊山一禅林的楹联,隽秀飘逸,光辉四射。其殿堂依山势从下至上逐层展开;依次为金刚展(持国、增长、广目、多闻)、接引殿、大慈殿、罗汉殿。后楼为皇姑坐像(楼下三宫),东院是阎罗殿,西院玄都殿。身上铸有小佛千尊的如来铜像重四千八百斤。暗喻四月初八是佛诞生日。禅内香火不断,诵经连绵,鼎盛一时。

羊山站佛是宗善禅寺后大殿内的一尊一手托天、一手撑地的站佛佛像。相传,为建羊山禅寺,济颠和尚化缘到了苏州地界,被一富翁拒之。济颠就驾云山头施法将富翁山林的红木、檀木滚下山颠,顺运河入泗水,从羊山井中冒出。庙成,剩一段红木于井中,随为站佛。

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旧州村羊山弥陀寺

基本介绍

宗善禅寺又名羊山寺坐落在羊山上,并非在岠山峰顶,羊山寺和岠山上面的寺庙没有关系(岠山原名峄阳山、葛峄山)地处江苏邳州和睢宁交界处.海拔
213米,是苏北除连云港云台山之外的最高峰。康熙年间进士季运隆所辑的下邳“八景”诗中有这样的描绘:峰独秀耸长空。据史料记载,岠山古木蔽日,古时,山巅有寨,寨内有“泰山行宫”。
2002年在政府支持下寺庙得以复建,现占地60亩寺内有三圣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殿阁、寺内松柏苍翠、银杏如盖,金殿巍峨,气势宏伟、庄重厉穆,古色古香,乃一派古刹风光之圣地。寺院现在住持:圣祥大师。

历史沿革

公元193年,东汉下邳国丹阳人笮融任下邳相时,就在下邳城西南二里处的羊山上建浮屠寺。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可容三千余人。浮屠寺里建有佛塔,塔上有九个金盘(九面铜镜):八面朝八方,中间一面朝天,故名九镜塔。砖石建造的九镜塔为八角九级,各层均有飞檐翘角,塔身内外有佛雕480尊,饰以黄金锦衣。塔有148级台阶,盘旋而上至塔顶,为我国最早的宝塔.浮屠寺还曾因九镜塔而更名为“九镜禅寺”,至唐代贞观年间,九镜禅寺更名为释迦院,这便是羊山宗善禅寺的前身。九镜塔不幸在宋、金战火中毁没。

明朝成化年间,宫中太监邳州人徐瑛,奉皇后懿旨,斥资重建释迦院,成化七年(1471年)5月落成,宪宗皇帝朱见深赐名为“宗善禅寺”。该寺规模宏大,由山下往上登十八盘,山门楹联为“千秋泗滨三宝地,万古羊山一禅林”。其殿堂,依山势往上逐层为“金刚殿”、“接引殿”、“大慈殿”、“罗汉殿”,后院有两层楼殿供奉“皇姑像”和“三官”,东西两侧分别是“玄都殿”和“阎罗殿”。该寺供奉的如来铜像,佛身铸有小佛千尊,佛像重达4800斤。该寺在解放前极负胜名,寺内有常住僧近百人,天天都有善男信女及游客上千人出入。不幸的是,寺庙在抗战期间曾遭日军焚坏;文化革命期间,寺僧被逐(最后一位僧人法名释海潮,于1970年去逝),寺产也被毁坏殆尽,仅存“宗善寺”匾额一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