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道德经注》序,祖师的注解值得一看
2018-09-15 22:41
古今中外关于老君《道德经》的注解如汗牛充栋,莫衷一是,但至于哪一本比较适合修道者们研习?小编在此推荐给大家《吕祖注道德经》,至于内容如何,我不便评说,大家看过以后可自己默默体会。
呂洞賓祖師《道德經》解
廣都劉沅重鐫
呂祖《道德經解》序
玄元道祖,為無始之至尊,代分身而啟化,函關初度之年,紫氣東來,青牛寄跡,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令尹真人,其書推本於聲臭之原,旁及乎物理之變,體用本末,蓋綦詳焉。秦漢而還,代有著述,惜多扭於膚見,偏泥立文,昧厥源流,指為惝恍,句讀之不明,豈細故哉。予叨逢道化,證位清虛,深悼末學,遊談各分,門戶仍偽,鍾謬致誤,來茲不憚,親為厘訂,以祛千載之疑,雖無上妙奧,非文字所能畢宣,而精一淵源,即此書堪為典要,得其義而大其傳,是予之厚望也,夫是予之厚望也夫。
端平三年五月午日純陽山人謹序
重刊道德經解敘
乾坤未剖,氤氳混融,渾渾瀹瀹,莫名其始,是天地萬物之原,即無極太極之妙也。迨無相摩相蕩,乃奠兩儀於斯時也,混元一氣,誕瑞錘靈厥惟。
太上道祖,緣其先天奉天,不今不古,隨時變化,更姓易名,以神奇之妙詣,常闡教而分真,住世留蹤,隱顯莫測,所以歷代以來,儒者罕究其故,夫子雲乎:鳥吾知其能飛,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知其乘雲而上青天也。
嗚呼!盡之矣,《道德經》,五千言總貫天人萬物之理,直抉於穆清密之機,秦漢以來,識者甚少,兼忘本逐末之流,偏枯附會之輩,謬解虛無,妄相詬病,詎知言各有當,道無二端,清淨自然,乃純一不己之極致,《中庸》:淵淵浩浩,無臭無聲。詞異旨同,均言性體,世儒談理,或專倚於寂,言事則偏於形烏,觀夫一本萬殊,異用同原。
太上德合無疆,不可以尋常膚見窺測也。沅幼從庭訓,即受此經,每苦捫燭測蠡,未宣要,丙辰下第,西歸道出,留侯廟下邂逅靜一老人譚次界,以《道德經解》,予受而讀之,如啟琅環而遺身世也。獨念儒服緇流,各是己見,黃老六經,自昔分門,安得胥天下而悉讀。純陽此書也哉,因不揣冒昧,公諸梨棗,俾知老子德盛化神,不廢人紀,可以廓清談偽,托諸說之謬,若夫立功妙典,即是存養微言,符錄丹章,用驅陰陽,炎疹苟屬,解人必能辨其真偽,又無俟沅之蝶蝶也。
嘉慶十年歲次乙丑廣都劉沅謹識
重鐫道德經解序
一理也,天地人共由之,故曰:道體諸身為德,道外無人,遠人非德,《道德》以義理言,固非泛辭也。從古盛時,聖人而為,君相則盈,天下皆知道之當以修德為常事,周衰道敝,孔孟不遇於世,僅身體以教其徒,而邪說間之,於是《道德》之言始紊。
老子者,隱君子也。夫子嘗言:老聃博古知今,則吾師也。吾將往而學焉。而臨別稱為猶龍,龍德而隱,遁世之名,非言其變化,神奇也。而自漢以來,方外之士,詭異支離,鹹托於老子,立夫子之言,亦不為足信老子,遂為異端之祖,夫道者,理之總名。德者,所得於天,能全天理即為有德,豈特行文虛字。老子與子問答,無非至理,若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尤直抉造化生成之原,心性分合之義,而君子得時則駕,不得時則蓬累而行,用舍行藏,道亦如斯。曷嘗有爐火升仙之說哉,古者方策繁重,藏書為難,堯舜以來,聖王之典籍盡在王府,不得其人以守之,保無散佚,老子之隱柱下也,其非有心待吾子子而傳經歟。
長年古人常事,而俗易滋疑,故屢更姓字,檀弓載孔子從之,助祭老子,直呼其名,非師弟何以如是。子夏告魏文侯曰:仲尼師聃。而劉彥和亦言李實,孔師後世顧以為否,夫聖人之大也,以其不自用而取諸人,以老子為孔子師,未必有益於老子,亦複何損於孔子,而令後人謂天人性命之學,可以無師而能,其誤世非鮮。項橐嘗為孔子師矣。孔子不因之而小,獨於老子而自小乎異端托老子,而老子遂非刑事名法術,托孔子而孔子豈謬,天人本無二理,聖人豈有二道,使老子本異端,而孔子稱之猶龍,又何以為孔子,此書雖不可稽,中亦微有差誤,然大要已明,自來誣老子者多矣,得是書可以稍正其妄愚,故與《感應篇》,合而存之,夫道一而已矣。一者,何理焉耳,理散萬事而皆本於心,心純乎理,則天之與我者全而道也,德也。皆是物也。
白樂天雲:道德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青天,蓋已得其大凡,而疵之者猶多,若韓昌黎最著也。昌黎不知此書之義,而斥為坐井觀天,然孔子美其猶龍,而昌黎譏其坐井,豈所見反超於孔子乎?鄙老子者,不過謂其為神仙之祖,然神仙之名起於遷固,彼不知古人多不求名聖,不可知即是神仙,如《浮邱》及《河上翁傳》《詩傳》《易》皆聖門之徒,而以為仙梅福一高尚者耳,而曰仙闊老子者,非宗老子者尢誕呼牛老子亦複何計第孔子所以稱之,故千載不明為可歡耳。
道興甲辰年乾月雙流劉沅書時年七十有七
(待续)
道情
修行按次第,不求有天梯。
仙家为何哉?愿做渡人舟。
经是过去经,人是未来师。
一入大乘路,孰记年劫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