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2017 05 25 左永安顧問 左太38 20 11-左府台北(無極)道德宮 -無極鳳清道德宮 天上聖母經 天上聖母,世人習於稱呼媽祖婆,生於宋太祖元年(西元九六○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於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農曆九月九日,成道飛昇,時年廿九歲,至今已千餘年。天上聖母,道家尊號「英烈天妃娘娘」,俗稱為「媽祖」「媽祖婆」及「天后」、「天妃」等稱號,又以分祀來源不同,分稱「湄洲媽」、「銀同媽」、「溫陵媽」,台灣尚有「北港媽」、「新港媽」、「關渡媽」、「大甲媽」等。明永樂年間加封為「弘仁會濟護國庇民明著天妃」。

 
天上聖母,道家尊號「英烈天妃娘娘」,俗稱為「媽祖」「媽祖婆」及「天后」、「天妃」等稱號,又以分祀來源不同,分稱「湄洲媽」、「銀同媽」、「溫陵媽」,台灣尚有「北港媽」、「新港媽」、「關渡媽」、「大甲媽」等。明永樂年間加封為「弘仁會濟護國庇民明著天妃」。

聖母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羽化於宋雍熙四年二月廿九日(台灣地區之媽祖宮廟則以九月初九為其昇天日)、享年廿七歲。


媽祖之母為王氏,其誕生時,地變紫,有祥光異香,因出生月餘從不啼哭,取名「默」又名「默娘」,五歲能誦觀音經,長大後能通悟秘法、知休咎,鄉民有病、告之輒癒,曾以元神出海救兄難,其在海上救難行善事蹟遂遍傳鄉里;升天後,復以靈威救助宋徽宗,保護海上商旅及護助鄭和太監下西洋,迭受宋、元、明、清歷朝帝王敕封,並於清道光十九年褒封為「天上聖母」神靈顯赫,譽滿國際,日美東南亞各國皆立廟敬祀,奉為中國女海神。



                                                                                 明緣
  天上聖母,世人習於稱呼媽祖婆,生於宋太祖元年(西元九六○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於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農曆九月九日,成道飛昇,時年廿九歲,至今已千餘年。
 
 
天上聖母經
憶宋代。建隆時。興國兆。可先知。禎祥現。見蓍龜。
聖人出。亦可知。現麟瑞。生孔子。產聖母。寶光輝。
追古代。想今茲。文聖人。有孔子。武聖人。有關羽。
女聖人。默娘兒。林家女。湄州居。父母善。祖先慈。
積善家。慶有餘。生聖母。出凡姿。生彌月。不聞啼。
名默娘。眾稱異。幼讀書。萬事知。能作文。能作詩。
孝父母。守倫規。傳聖道。遇真師。授真訣。指靈機。
三教書。共一理。上輪篇。一貫之。華嚴經。守三昧。
道德經。藏妙義。悟真篇。參同契。黃庭經。為憑據。
如來藏。極樂地。回斗柄。轉生機。玄關竅。當寶貝。
無縫塔。收神炁。偃月爐。真火炊。硃砂鼎。烹靈芝。
存心法。窮性理。盡性後。立命基。三寶足。一氣歸。
四大假。還太虛。六四卦。結靈體。得此法。上天梯。
出陽神。亦頗奇。救世法。出鄉里。海陸難。我扶持。
能驅蛟。能喚雨。常救急。常扶危。降魔法。振神威。
收二將。在北西。二將名。是何誰。千里眼。順風耳。
輔聖母。多救濟。民同胞。物同與。湄港魚。禁網圍。
恩澤大。物皆知。祝壽誕。物知禮。魚聚會。參拜儀。
功滿足。行成期。通賢女。人稱奇。廿九歲。丹熟時。
純陽體。法身飛。早成道。似顏子。上帝詔。不敢違。
登湄峰。到瑤池。金童迎。玉女隨。見王母。蟠桃會。
登金闕。拜玉帝。玉帝封。天后位。人爵榮。天爵貴。
至宣化。賜厚惠。立廟宇。號順濟。人欽仰。恭奉祀。
至清帝。有康熙。烺南征。艦近湄。遇暴風。艦隊危。
烺祈禱。我扶持。助戰勝。凱旋歸。烺奏上。帝歡喜。
御筆寫。做勅語。稱忠孝。稱仁慈。封聖母。在此時。
想光陰。似走駒。勸婦女。並男兒。欲學我。勿延遲。
肯回頭。到岸堤。聖母經。勤讀之。口而誦。心而維。
始終一。志莫移。聖仙佛。君為。尊吾教。聽吾辭。
一等人。忠烈士。曰成仁。曰取義。天日星。河嶽地。
人浩然。三才氣。忠烈人。流芳史。背涅痕。宋岳飛。
文天祥。書帶詞。吞逆賊。巡嚼齒。留嵇血。勿洗衣。
頭可斷。將軍志。罵斷舌。顏烈氣。吞胡羯。擊揖誓。
笏擊賊。頭破碎。出師表。蘇牧羝。莊公簡。董狐史。
正氣歌。敏裙詩。血書。絕命詞。躬盡瘁。不畏死。
擎天柱。立地維。鬼神敬。綱常持。凜烈氣。萬古垂。
求忠臣。宜孝紫。克孝人。可枚舉。追歷山。冰求鯉。
蚊飽血。嘗糞奇。搤虎救。痛嚙指。賣身葬。滌溺器。
乳姑勤。泉躍鯉。哭生筍。金賜巨。葡萄奉。瓜果隨。
七年粟。掘西籬。取生魚。截竹遺。遠望雲。近綵戲。
先嘗藥。遠負米。泣杖悲。受箠喜。扇枕勤。容烹雞。
棄官尋。刻木事。遺綠橘。順單衣。鹿乳奉。拾椹事。
行傭供。聞雷淚。分羹賢。問膳帝。古聖賢。皆孝子。
尊天經。立地義。成懿德。全秉彝。講孝道。說廉士。
握雪心。懷冰志。鶴俸清。魚飧似。懷清潔。隆勉子。
漢楊震。畏四知。范宣堅。百絹辭。慎懷廉。傳三世。
飲投錢。項潔己。宋太守。越石窺。不義財。稷毋棄。
廉財色。武美譽。大清廉。獨伯夷。世俗人。爭求利。
不貪婪。古今稀。廉美德。當效之。廉說盡。講節義。
勸婦女。宜先知。三從訓。四德備。夫君在。宜順義。
夫歿後。守節志。古烈女。說汝知。曹令女。節毀耳。
廖伯妻。潔斷指。梁寡婦。烈割鼻。范慎女。亦如是。
趙高妻。塗面穢。韓玖英。同此輩。相登妻。截髮誓。
玄齡妻。剔目示。秋胡妻。卻金戲。貞義者。刎頸斃。
卻寶帶。全忠義。縈上書。救父計。盧孝婦。冒刃衛。
陳孝婦。竭力事。不嫌疾。由夙締。剪皮金。香字示。
夫人。投井逝。徐飲血。李斷臂。粉書扉。歎息意。
烏鵲篇。傷心句。黃鵠歌。陶嬰義。號禮宗。不再配。
號貞姜。約不違。束髮封。賈直妻。墜崖卒。陳仲妻。
願守墓。楚貞姬。蓆草業。營生資。懷清臺。巴婦居。
清風嶺。貞婦祠。望夫石。古跡遺。成竹斑。崩城悲。
詠柏舟。節誓辭。託井水。志無移。磨笄山。孤燕詩。
烈女篇。事不虛。今婦女。能效之。稱菩薩。稱賢儒。
我同伴。到華婿。上帝封。號仙妃。忠孝廉。並節義。
諸先哲。為人師。聖仙佛。從此為。善惡篇。亦須知。
天眼昭。日月輝。三臺星。北斗魁。頭上列。不遠離。
有灶神。有三尸。別善惡。錄是非。奏天曹。褒貶施。
善者昌。惡者危。報應法。如影隨。來祈禱。多敬禮。
我命匠。暗察窺。千里眼。順風耳。速查探。詳悉歸。
為善事。我歡喜。為惡事。難保汝。或現報。或延遲。
十八獄。放過誰。勸君。勤學之。陰騭文。指南機。
感硬篇。正法規。講善事。說仁理。兩寶典。必讀之。
萬惡孽。首淫癡。百善行。孝先為。速修善。改前非。
福可得。禍可移。降禎祥。生好兒。家昌盛。神助爾。
聖母經。最靈威。救眾生。發慈悲。逢颶母。舟船危。
念此經。風自微。多疾病。身體虛。念此經。易療醫。
瘟疫盛。傳染時。念此經。疫自離。末劫年。多險嶇。
念此經。保安居。久旱魃。禾枯死。念此經。降大雨。
婦人孕。難產時。念此經。易生兒。妖魔祟。人被迷。
念此經。祟走移。洪水害。暴風雨。念此經。風雨止。
拜北斗。延命期。念此經。壽期頤。人無子。來求嗣。
念此經。產賢兒。命運凶。多是非。念此經。訟獄離。
諸地獄。血污池。念此經。天堂居。超九祖。度儁㑺
念此經。出輪迴。消災害。保鄉里。念此經。福自歸。
功德大。難思議。靈驗多。難盡辭。佈甘露。施法雨。
真言篇。同誦之。至乾隆。淨土寺。大禪師。諸賢士。
乩筆術。諸法備。顯聖跡。揚名譽。遺億經。傳萬世。
 
 天上聖母成道真言
 天恩章
稽首禮穹蒼。高明覆十方。無窮生萬物。風雨露三光。大慈悲。救苦難。唵𠋥哪唎。囉吽哆。𢔰嘛娑婆訶。
 地德章
稽首禮坤元。博厚載無邊。山河成永固。無洩亦無傾。大慈悲。救苦難。唵嗎唎哆。都嗜囉。𠖎𣈳娑婆訶。
 成聖章
稽首禮真師。全我還太虛。上乘開覺路。黃婆育嬰兒。大慈悲。救苦難。唵阿唎也。蘇唎哆。陀密娑婆訶。
 體道章
稽首禮法王。陰陽一氣藏。黍珠懸米大。照徹八千場。大慈悲。救苦難。唵高𠖎陀。蘇唎哆。菩提娑婆訶。
 
 
  憶宋代,建隆時,興國兆,可先知
  解:憶,是追思,追尋古時。
  句文說:追昔,宋朝時代,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之時,當國家將要興盛的時候,必定會有禎祥,銳氣之種種吉兆出現,如此可先知國家將要興盛。
  禎祥現,見蓍龜,聖人出,亦可知
  解:禎祥現,是吉祥出現。
  句文說:當先有諸般禎祥,瑞氣吉兆出現的時候,可知國之將興,古人以蓍莖為占筮,及用龜殼來卜卦,各有顯現吉兆,所以聖人欲降世之前,皆有祥瑞出現,凡是有奇異景象出現,卜之便能事先知道,故說聖人將降世,亦可能事先知道。
  現麟瑞,生孔子,產聖母,寶光輝
  解:現麟瑞,是發現麒麟之祥瑞。
  句文說:例如孔子誕生之時,就有麒麟這種吉祥物出現,同樣的異兆,也出現在聖母誕生之時,據說當時有一道寶光自天上的西北方直射入室,餘輝繚繞,滿室生香許久方散,眾所觀見,所以說聖母誕生時,有如寶之光輝。
  追古代,想今茲,文聖人,有孔子
  解:追,是追思過去的事。茲,是此時就是現在。
  句文說:往前追思,從古時候到現在,文學家大聖人,有孔夫子。(孔子為後代人尊敬,稱為儒學一代宗師)
  武聖人,有關羽,女聖人,默娘兒。
  解:武,是武藝。關羽,字雲長是關聖帝君之尊名。
  句文說:三國時代關羽,不但武藝超強,且集忠、孝、節、義於一身,其精忠義魄,為後人所尊敬,被尊稱為武聖人,關聖帝君之尊名,為後世人所默拜。女子修成道果,得道升天者就屬默娘這個女孩,被尊稱為女聖人。
  林家女,湄州居,父母善,祖先慈
 解:湄州,是在福建省莆田縣。
  句文說:聖母祖籍在湄州,世居福建省莆田的湄州島,林愿公的女兒,父母生平樂善好施,祖先代代皆抱有慈悲之心,很受鄉里居民所稱誦。都以大善人來稱呼林父。
  積善家,慶有餘,生聖母,出凡姿
  解:積,是累積。慶,是吉慶。有餘,是不盡之意。
  句文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善事勇為,累積善功,善功既多,自能感格天心,林愿公家,因父母善,祖先慈,才能生出面貌端莊,姿態出凡,從小就與眾不同出凡入聖。
  生彌月,不聞啼,名默娘,眾稱異
  解:彌月,是生後滿一個月,啼,是哭也。
  句文說:默娘出世到滿月,從未哭過,因生後一個月未聞其哭聲,她的父親乃將她命名為默娘,她與一般的幼孩不同,為大家所共稱為奇異。
  幼讀書,萬事知,能作文,能作詩
  解:幼,是幼年,初就學,曰:幼學,文,是論文。詩,是詩詞。
  句文說:默娘幼時,就把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左傳)讀完,經史、子、集也能倒背如流,貫徹精義,對於世上人情事理,萬事皆知,能作文也能作詩。
  孝父母,守倫規,傳聖道,遇真師
  解:倫,是五倫。五倫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句文說:默娘自幼孝順父母,遵守五倫之規矩,有這樣的孝行,才有因緣遇到真師(玄通道人)。
  授真訣,指靈機,三教書,共一理
  解:
真訣,是修道之秘訣,靈機,是修道之靈妙玄機。三教書,是儒教、道教、釋教之經書。
  句文說:接受明師傳授,修道之秘訣,指示人之靈性,及奧妙之玄機,儒、道、釋三教所傳之經書,都是教人修真,返本還源,莫迷本性,這是三教之根本,同源而異流,究竟是同一的道理。
  上論篇,一貫之,華嚴經,守三昧。
  解:
上論篇,是論語二十篇,分為上下論。華嚴經,是佛教的經典。三昧,是梵語,其為正定。正定者,屏絕諸緣,專一虛寂。
  句文說:論語分為上下兩論,每論各十篇,上論中,孔夫子對曾夫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夫子答:唯,是以聖母經,引述上論篇,一貫之,在說儒教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綱領四即一。一即四,一以貫之,儒教之精微,詳細在大學,中庸。
  句文說:華嚴經,守三昧。華嚴經,內中所說的是佛教之上乘心法,謂守定,屏絕諸緣,專一虛寂。能得此三昧,掃開三心〈貪、瞋、痴〉,五蘊〈色、受、想、行、識〉,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諸緣。
  道德經,藏妙義,悟真篇,參同契。
  解:
道德經,是道教太上老君著造之經典。悟真篇,參同契,皆是丹經之名。
  句文說:道德經是太上老君著作之經典,據說,太上老君在周朝時代下降,出函谷關,遺下道德經一書,內中隱藏著涵義極為深奧。是欲後人修真學道之奧妙意義。
  悟真篇,皆演說覺悟真如之學說,參同契內中之講義,亦是修真之事,言與黃帝老君之學說契合,例如,悟真篇,中有覺悟真如的學說,參同契是說皇帝與老君的學說契合之意。
  黃庭經,為憑據,如來藏,極樂地。
  解:
黃庭經,亦是書名。憑據,是證據。藏,是藏經。極樂地,是極樂世界。
  句文說:悟真篇,參同契,黃庭經,等都是修道者憑以養身修行的寶典。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又本覺為如,今覺為來,故名如來,藏經,有大藏經,小藏經,多至千卷,內容詳說佛理,佛教經藏,博大精深,從天地以來,(無數阿僧衹劫,纍世以來)再延續到將來,無窮無盡的歲月裡,可以從佛教的經、律、論三藏裡,找到佛教中人所欲往生之處,極樂世界。
  回斗柄,轉生機,玄關竅,當寶貝
  解:
斗柄,是斗星之柄。回,是旋轉。轉生機,是轉換生機。玄關,佛家謂入道之門。竅,是機竅。當,是當作。
  句文說:北斗有七星,由前四星組成斗形,後三星成一道直線為斗柄,斗柄反旋,五行逆轉,順五行,則生人、生物。逆五行,則成仙成佛。此乃修道之秘密訣法也,回轉北斗七星的斗柄,能轉換生機,修七返九還,人身之陰抽陽添,便能修成純陽之體,在世能續長生,再加修功立德,一旦功德圓滿,就能成仙成佛,依功定位。
  無縫塔,收神,偃月爐,真火炊
  解:
縫,是縫合。塔非世上之寶塔,乃人身固有之塔。偃月爐,寓言也。
  句文說:無縫塔是指人身固有之塔,把你的身體當作一座沒有空隙,破綻的寶塔,能運精化氣,運氣化神,運神還虛,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偃月爐作丹田解,真火炊可作煉丹解,說偃月爐,在人身中丹田內,真火炊,是定時來調息,用三昧真火來炊煮,(三昧乃無所慮,無所思,無所感,是華嚴經的無上心法。)行火候,俗稱煉丹。
  硃砂鼎,烹靈芝,存心法,窮性理。
  解:
硃砂鼎,是煉丹所用之器。靈芝,是藥物。法,是修士玄秘法則。窮,是究。性理,是先天之真靈。
  句文說:指修煉之人,下手功夫,先要煉己築基,後安爐立鼎,採取藥物,歸於鼎內,用真火烹煉,煉成金丹。靈芝,就是道,是一種心法,存心的修道入門,收靈氣來做點燃真火的燃料,而後烹靈芝,這是一氣呵成的心法,才能明心見性,儒教之存心養性,道教之守心煉性,佛教之明心見性,以上三種說法,道理則一,可以窮究性命之妙理。
  盡性後,立命基,三寶足,一氣歸。
  解:
盡性,是明善複初。立命機,是築基礎。三寶足,是補足精,氣,神。歸是歸還。
  句文說:悟徹本來靈性,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可以立命於天地之間,脫離生死輪迴,必欲煉己築基礎,存養道胎。精、氣、神三寶,因日常忙碌接待事物,在不知不覺中精氣神三寶逐日消耗,要把失卻之三寶,向虛無中收回,補足元陽之數,三寶合歸一氣,即為道德經中的三花聚頂,一氣歸元。
  四大假,還太虛,六四卦,結靈體。
  解:
人身乃地、水、火、風四大合成之假體。還,是歸源。太虛,是虛極。六十四卦,是八卦交配。靈體,不壞之金剛寶體。
  句文說:四大假,乃地、水、火、風四大合成之假體,有形質之身屬地,血液津涕尿屬水,身體溫暖屬火,呼吸屬風,四大假體缺一不得,故人身離地、水、火、風,便是死屍,與糞土無異,人的靈魂,貴有人身,三寸氣在,借此假體,修還太虛,道德經云:「置虛極守靜篤,還於無何有之鄉」。再依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之卦象交配,變為六十四卦,相生原理使我們的靈魂凝結成一個形體,(六十四卦,除乾坤為鼎爐,坎離為藥物,其餘六十卦,唯一月火候,每日二卦,卦爻變動陰陽抽添,抽陰補陽,結成道胎,養成不壞靈體。)
  得此法,上天梯,出陽神,亦頗奇
  解:
得此玄微妙法,上天梯,是有梯有路可上天。陽神,就是聖胎。頗奇,是甚奇異。
  句文說:修煉的人若得此玄微妙法,依法修煉,功行圓滿之時,脫殼飛昇,為聖賢,仙佛就好像有梯可以上天,陽神(聖胎)由頭上透出,就是佛身,陽神出遊,或遠或近,自由自在,或收或出,亦可以分身,到了這種時節,湛然奇妙。
  救世法,出鄉里,海陸難,我扶持
  句文說:聖母得道後,能出陽神,靠著所學的法力,靈魂出竅,隨著意念,出去他鄉外里救世,無遠弗屆,無往不利,凡是海上和陸上,聖母都會加以扶持、救助,使受難的人脫困得到幫助。
  能驅蛟,能喚雨,常救急,常扶危。
  句文說:海中有蛟龍,興風作浪,使來往船隻,翻覆遇難,聖母能將蛟龍逐出海外,使人船平安,若久旱成災,聖母施法祈禱上蒼,德行感應,就能呼風喚雨,替受旱災之苦的民眾,求得雨水,聖母常把扶危救急作為應該做的事。
  降魔法,振神威,收二將,在北西
  句文說:聖母學會降魔捉妖的法術,大展神威,在湄洲島西北方收服二位神將(千里眼、順風耳)。
  二將名,是何誰,千里眼,順風耳
  解:二將,是指千里眼、順風耳,二位神將。
  句文說:此二名神將是誰呢?就是聖母駕前之千里眼、順風耳。千里眼,能看千里遠的事情,順風耳,能聽千里遠的聲音。
  輔聖母,多救濟,民同胞,物同與
  句文說:這兩名神將,輔佐聖母,到處救苦救難濟困扶危,流傳美事甚多。所有的人,動物,都是胞胎所生,各具靈性,聖母對所有,有生命的動物,也同樣的給予關懷,照顧和救濟。
  湄港魚,禁網圍,恩澤大,物皆知
  句文說:聖母在湄州港埠,禁止使用羅網來捕漁,恩澤很大,所有港內受恩惠的魚類都知到。就以湄洲港的魚來說,聖母當時已是名聞遐邇的賢靈女,是當地人心目中的活菩薩,沒有人敢不聽她的,聖母要大家不要用網抓湄洲港的魚,大家即奉若懿旨,不敢違抗,聖母之恩澤,施及魚蝦,這種恩澤,連港內的魚兒們也都能知道。
  祝壽誕,物知禮,魚聚會,參拜儀
  句文說:每年的三月廿三日是聖母的誕辰,魚蝦類雖是動物,尚能知禮,為表達謝意,成群結隊的魚蝦,會結合成陣隊舉頭向聖母之處行參拜之禮儀。
  功滿足,行成期,通賢女,人稱奇
  解:通玄女,是眾人對聖母的稱呼。
  句文說:聖母一邊修道,一邊行濟世救人的功德,昇天的日期也已決定,他這麼年輕,就能得道昇天,被稱謂通賢靈女,同時也令全湄州島上的人,嘖嘖稱奇。
  廿九歲,丹熟時,純陽體,法身飛
  解:丹熟,是金丹煉成,純陽體,是身中之陰抽盡,六爻皆純陽。法身,是聖胎。
  句文說:聖母在廿九歲時,金丹大道已經煉成功,將身中之陰抽盡,陽添足,六爻皆純陽,無雜陰,煉成純陽之體,法身(身內之身)即聖胎,養成壯氣,能脫殼飛昇,雲遊四海,上天、下地、入水、入石,不受阻礙。自由出入,皆不能傷。
  早成道,似顏子,上帝詔,不敢違。
  解:顏子,是指顏夫子。上帝詔,是指玉皇上帝的詔書。
  句文說:聖母少年成道,就好像顏夫子之早,(顏回是孔子得意門生,以德行優而稱著,從不犯第二次錯誤,三十二歲歸天,後世人稱他為復聖)玉皇上帝下詔書來召,不敢違背,隨時應召上天。
  登湄,到瑤池,金童迎,玉女隨
  解:登上山之高峰,瑤池是在虛靈勝境。
  句文說:彌時聖母,登上湄州山之高,脫去凡體,法身飛到虛靈勝境,瑤池無極宮,便見金童相迎,玉女前來伴隨。
  見王母,蟠桃會,登金闕,拜玉帝
  解:王母,是無極聖母。登金闕,是登上靈宵寶殿。
  句文說:在晉見王母娘娘後,此時王母娘娘正舉行蟠桃盛會來迎接她呢,登上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朝拜玉皇上帝。
  玉帝封,天后位,人爵榮,天爵貴
  解:封,封。位,指爵位。榮,光榮。貴,貴顯。
  句文說:玉皇上帝,量察聖母之功果,定其在天上的果位,封為天后之爵位,極為隆崇貴顯,在人間也同樣享有殊榮,正是享人爵之光榮,又天爵。高證貴顯之寶位。
  至宣化,賜厚惠,立廟宇,號順濟
  解:
宣化,是宋朝的年號。厚惠,是大恩渥。建廟宇,敕封順濟宮號。
  句文說:到了宋朝宣化年間,皇帝賜給聖母極為厚重的恩惠,為聖母建築廟宇,並敕封順濟宮的封號。
  人欽仰,供奉祀,至清帝,有康熙。
  解:欽仰,是欽敬尊崇。祀,是崇拜。
  句文說:
此時民間,人人都非常欽仰尊敬,到處皆恭敬奉祀,到了清朝康熙皇帝。
  烺南征,艦近湄,遇暴風,艦隊危。
  解:烺,是清朝施烺將軍,艦是戰爭所用之船。
  句文說:清朝康熙時代,施烺將軍領兵由水路南征,艦隊行進湄州的時候,突然遇到颱風,戰船非常危急之時。
  烺祈禱,我扶持,助戰勝,凱旋歸。
  句文說:施烺在危急之時,設案上香,祈禱聖母幫助,聖母顯赫,保護施烺艦隊人船平安,也幫施烺軍南征勝利凱旋回朝。
  烺奏上,帝歡喜,御筆寫,作語。
  句文說:施烺回朝,將遇暴風之事,祈禱得到平安及戰勝等受到聖母幫助之事情奏上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聞施烺所奏,大歡喜,御筆親寫封之誥文。
  稱忠孝,稱仁慈,封聖母,在此時。
  句文說:褒獎聖母對國盡忠,對親盡孝,且有仁慈之心,封聖母為「天上聖母」,就是在這個時候。
  想光陰,似走駒,勸婦女,並男兒
  句文說:想起光陰迅速,如跑馬之快,自聖母出世,至乾隆時代約近八百年,普勸世上之婦女,並及男子。
  欲學我,勿延遲,肯回頭,到岸堤
  句文說:聖母說,大家想要學我的修道方法,那就必須趕快,機會稍縱即逝,肯回頭,棄惡從善修功積德者,遲早都可以到岸上,免在苦海中沉淪。
  聖母經,勤讀之,口而誦,心而維。
  句文說:普勸世人,對聖母經一書須努力用心,殷勤攻讀研究,勉勵讀誦而奉行之。不但嘴巴能唸,心也要明白經書裡面的意義,然後決心身體力行,用心去思考,去研究,去了解。
  始終一,志莫移,聖仙佛,任君為。
  句文說:要有始有終,起頭至尾,要一貫,遵從經義來身體力行,不可中途而廢,信心堅定,心志無改的去修行,功成之日,那麼聖人,神仙菩薩,佛的果位,就能任憑你所當。
  遵吾教,聽吾辭,一等人,忠烈士。
  句文說:遵從聖母的理念教訓,聽從聖母在經中所說的話,便可告知什麼樣的人才是一等人,堪列在一等之品格者,是忠臣烈士,乃是盡忠及善良之輩。身後名登青史,萬古流芳,鬼敬神欽。
  曰成仁,曰取義,天日星,河嶽地。
  解:說愛人無私謂之仁,裁制事物使各正道者曰義。
  句文說:孔子曰:殺身成仁,孟子曰:捨生取義,忠誠烈士,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而害仁,義者心之制。義與仁同具,與禮並行,這就是那些忠烈之士的志節,這種志節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星星一樣,亙古長明,對照著,河獄山川的磅礡,配合人的浩然正氣,形成天、地、人串連在一起的三才正氣。
 
  人浩然,三才氣,忠烈人,流芳史。
  解:
浩然,是偉大。三才,是天、地、人。芳者,香也。史,是歷史。烈士。詞,是言詞。
  句文說:人有浩然正氣者,與天地並之,曰三才氣。因此,精忠壯烈的義士,便能萬古流芳,歷史流名。
背涅痕,宋岳飛,文天祥,書帶詞。
  解:
涅痕,是以針刺字之痕跡。書帶詞,是正氣歌之書中寫的十二名之忠臣烈士。
  句文說:宋朝,岳飛即今奉祀的武穆王,幼時,他母親以針刺「盡忠報國」四個字,在其背上,後為大宋之元帥,出征金國,岳飛在家為子盡了孝道,為國盡忠,建大功於金陵城及朱仙鎮,其功績顯赫,後來為秦檜所害,三十九歲死於風波亭。
  文天祥,是宋朝狀元,是一個文人,文人帶兵,當時蒙古兵攻宋,宋兵屢敗,文天祥代宋抗戰,因兵力薄弱,戰敗被虜,蒙古人勸他歸降,文天祥始終不屈,作正氣歌詞以明志,願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之精神。遂被元人所殺,文天祥雖然是一個文人,但表現在他所著的詩詞裡的十二名烈士,都是一些足以為世人榜樣的忠臣義士。
  吞逆賊,巡嚼齒,留嵇血,勿洗衣。
  解:
逆賊,是指反賊安祿山。巡,是張巡。嚼齒,是咬牙切齒。嵇,是嵇侍中,名紹。
  句文說:唐朝玄宗時代,安祿山造反,稱燕帝,攻陷洛陽直逼長安,張巡南陽人,開元時進士,文人帶兵,安祿山造反時,張巡起兵鎮守瞧陽,不幸被困,糧食用盡,挖掘老鼠捕捉鳥雀來吃,還把自己的愛妻殺了給士兵充飢,最後還是被攻陷了,被俘逼降,張巡不屈,大罵安祿山,要喝其血,啃其骨,安祿山把他的牙齒都拔掉,他嘴裡溢滿了血,依然怒罵如故,終被殺害。
  嵇血是指嵇紹的血,嵇紹:晉朝時候的人,嵇紹在朝中任侍中職,由於河間王反叛,敗於湯陰,百官潰散,叛賊要殺惠帝,嵇紹忠心護主,用自己的身體保衛惠帝,血濺御衣而死,事情平息後,左右欲洗掉沾有嵇紹的血跡,惠帝不肯,帝流著眼淚曰:此嵇侍中之血,不可洗也,存以留念。
  頭可斷,將軍志,罵斷舌,顏烈氣。
  解:
斷,是斬斷。罵斷舌,是罵賊,被賊斷其舌。烈氣,是熱烈之氣。
  句文說:三國誌,張飛攻江洲,擄獲嚴顏,張飛招降,嚴曰:我洲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謂將軍之志,寧死不降。再說,唐、安祿山造反時,顏杲卿守駐常山,城陷被擒,賊將史思明將他執送洛陽,安祿山大罵,你是我拔擢你當太守,為何負我,杲卿罵說:你本也只是一個牧羊的奴才,得到天子的恩寵,天子也未曾負你,你為什麼要反叛天子呢!
  杲卿罵賊不絕而死,表現其熱烈志氣。
  吞胡羯,擊楫誓,笏擊賊,頭破碎
  解:
羯,是匈奴族。楫,音緝乃行舟之槳。笏,奏板。賊,是指奸賊。
  句文說:晉朝,匈奴入居羯室之地,因號為羯,在今之山西遼洲石勒,其種人也,號曰羯胡,當時五胡亂華,大將軍祖逖率兵渡江至中流,舟中擊楫發誓曰:「余祖逖不能平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說,我祖逖若今率軍討胡羯,若不能掃清中原,吞平胡羯的話,有如此江水之流,一去不返也。笏,是奏板也,是用以記載皇帝所下的命令,或是本身要上奏的內容,寫在上面,有備忘的功用。
  唐朝,德宗時,一日皇帝早朝畢,奸臣朱泚,心懷叵測,陰謀叛國,召段秀共謀大計,當時源休也在坐,秀實聽了,非常憤怒,把源休手中那塊笏奪過手中,衝向朱泚,在他面上吐了一口痰,大罵朱泚:「你這叛賊,該剁成萬段,我段秀實豈是會隨你一起叛亂造反的人!」逐以笏擊朱泚,把奸臣的頭當場給打破,血流如注。
  出師表,蘇牧羝,莊公簡,董狐史
  句文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孔明)於建興五年,六年前後兩次,表奏朝廷後主阿斗,孔明自己率兵北伐,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文意奏說受先帝(劉備)之重托,感覺自己責任重大,說這個時候不舉兵伐曹操,先下手為強,則曹操則必會來攻打我們,不可坐視,並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明忠於阿斗的心跡。
  句文說:蘇牧羝是指蘇武,漢、蘇武持節,武帝時,出使匈奴時被留,單于欲逼他投降歸順,蘇武不從,引刀自刺,氣絕半日又醒過來,匈奴把他關在地窖之中,不給他飯吃,蘇武只好咬著天降下來的雪塊和旃毛來吃,數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漢人之神,乃徒蘇武於北海上無人居住之處,讓他牧羊為生,讓他自生自滅,不給糧食,前後十九年,召帝即位,匈奴與漢人和親,才得回歸故國,其堅忍不拔,忠心漢室之精神,真堪與日月爭輝。
  句文說:莊公簡,又稱太史簡,周襄王二十五年,崔子弒殺莊公,負責寫史記的太史,把這件事忠實地記在竹簡上,已傳後世,崔子就把太史殺了,太史之弟繼寫下去,又被殺,他的三弟又繼續寫下去,後來崔子不敢再殺,這表現為臣者,盡忠職守而殉職的壯烈精神。
  句文說:董狐,人名也,他也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不畏懼權勢,不受利誘。晉聚公欲殺趙盾,盾出奔,趙穿弒靈公,盾返不討賊,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夷,因此,絕不歪曲史實,呈筆記史,孔子稱之為好史官。
  正氣歌,敏裙詩, 血書,絕命詞
  解:
正氣,是浩然之氣。敏者滯否不言也,故可解為默而無言。而題詩於裙,乃曰敏裙詩。 血書,是刺血寫書。絕命,是死。詞,是歌詞。
  句文說:正氣歌,是宋朝末年的忠臣,文天祥,被元所擒,文天祥作正氣歌三十韻,備言忠義之事,以明志,不屈而受死,聖母經中,所列舉之忠烈人,大半是正氣歌所列相似。
  句文說:敏裙詩,在後漢,安帝時,朝中六將軍,胡廣部下,有倪衡、劉賓,兩人相處感情很好,倪衡經常在劉賓家中出入,劉賓妻子,范氏賢慧而美貌,倪衡心懷不軌,看上賢慧美麗的范氏,幾次想染指,都被范氏,巧妙的拒絕打發,使倪衡無從染指,久之倪衡惱羞成怒,懷恨在心,陰謀污陷劉賓於罪,致使劉賓被發配邊疆,劉賓行前,擔心妻子會受到倪衡的污辱,范氏遂題詩於裙,詩曰:「妾心不搖兮止水,妾志不動兮泰山」,遞於劉賓,以表死節,劉賓被押後,范氏果真盡節而死。
  句文說: 血書,南宋時,秦和一地淪入金人手中,義士劉志昭,遂起來號召鄉人團結抗敵,以謀光復秦和,結果兵敗被困,劉志昭知道不能倖免,遂咬破手指,寫血書以示一死的決心,血書寫在一塊白布上:「生為宋民,死為宋鬼,一心報國,有死而已!」最後以血書的白布自縊而亡。
  句文說:絕命詞,是說夏允彝字彝仲、革亭人,舉進士,授長樂知縣,善決疑獄,使部尚書鄭三俊,結合天下廉能知縣七人,以允彝為首。受薦都未及用,而北都淪陷,後南遷,南都也失守,賦絕命詞,而投水死,在各朝的忠臣烈士,在慷慨赴義之前,先立絕命詞的宋例很多,一著名作者代表,即文天祥。
  躬盡瘁,不畏死,擎天柱,立地維。
  解:
躬,是身軀。瘁,是勞苦。畏,是怕。擎,是扶持。維,是綱也。
  句文說:大凡忠臣烈士,致身於國家,竭盡所能,輔佐君主,行仁德為民謀福利,至身死而後已者,身為武將者臨敵不退,身先士卒,死而後已,唯有護國衛民之責,自身之生死,不計於心。文官不貪污,武將不怕死,這個國家不強也難。
  句文說:擎天柱,立地維,將相大臣,國之支柱,君主則是國之棟樑,文天祥正氣歌云:「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再把一個國家比喻為一間房屋,人民是屋內之人,支柱若不正,或材質不好,樑豈能沒有危險,屋內的人豈能安心的居住,因此,房屋的地基宜須堅固,支柱宜須正直,材質宜需實料,是房屋不畏風雨,不懼地動,屹立不動搖,不傾倒。所以國家任用人才,必須選擇賢能之士任用之,才能使國家興盛人民安康。
  鬼神敬,綱常持,凜烈氣,萬古垂
  解:
綱常,是三綱五常。持,是遵守履行。凜,是遵守,烈‧是節烈。氣,是義氣。垂,是流傳。
  句文說: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亦是天經地維,人能遵守,暗室無虧者,神都尊敬,鬼亦欽伏,若不竭盡忠誠者,鬼神皆鄙之。遵守節烈,正氣,義氣,忠烈士那一股足以流傳千秋萬世的凜烈正氣,名留後世。
  求忠臣,宜孝子,克孝人,可枚舉
  解:克,是能也。枚舉,是一一可算。
  句文說:國家要選擇忠臣,必須選擇有孝行的人,以能孝其親,必能忠其君,未有不孝的人能效忠其君主也,故欲求取忠臣者,宜選擇有孝行人品者。自古以來,能盡孝的人,名留青史者,一一可算出來。
  追歷山,冰求鯉,蚊飽血,嚐糞奇
  解:
追,是追思。歷山,是大舜耕田之地。鯉,是鯉魚,昔日王祥臥冰求鯉。蚊飽血,是以自身之血使蚊飽食。嘗,是食。糞,是大便。奇,是奇異。
  句文說:追思大舜,在歷山耕田的故事,因舜母早喪,父續絃,繼母有隨子,偏愛自己之子而虐待舜,屢欲加害,後來他耕田於歷山,手無寸鐵,無牛無工具,一時禁不住悲從中來,跪地悲泣,哭告天地,頓時有大象前來協助耕田,飛鳥銜榖來幫助播種,舜能孝感動天到這種地步,是舜大孝也,舜孝名遠播,受堯之聘,禪位於舜,又把兩女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這些都是孝順的殊勝之功。在晉朝也有一個孝子叫王祥,母親早逝,繼母朱氏,不慈祥,王祥成了被打罵的出氣筒,當後母在生王覽之後,更是一心一意的想害死王祥,有一天其父王融到外地辦事,繼母病倒,王祥更是全心全意的服侍繼母,繼母生病想要吃魚,當時天寒地凍,孝順的王祥,為了求魚,脫掉衣服躺在冰河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冰捕魚,忍著冰凍寒冷之苦,終於冰融化而跳出兩條鮮活的鯉魚上來,王祥高興的提著鯉魚回家,後母為王祥的孝行所感動,從此以後變得很疼愛王祥,王祥也和往常一樣,很孝順後母。
  句文說:蚊飽血,是有一孝子叫吳猛,晉朝人,家庭非常貧窮,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到了夏天蚊子多,無錢買蚊帳的吳猛,就先躺在床上讓蚊子吸飽後,好讓父母親不再被蚊叮。後來他的父母知道了感動得抱著他痛哭,左鄰右舍的人都知道吳猛的孝行,而成了大家公認的大孝子。
  句文說:嘗糞奇,說南齊,庚黔婁是兩齊時代,為孱陵縣令,到任還未一個月,突然心驚汗流,心家鄉的父親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即棄官返鄉,探望父親,果然他父親已經病倒在床上,請來大夫診治,大夫認為病況嚴重,必須有人先嘗其糞便,是甜是苦,是苦的就有救,是甜就無藥可救了,庚黔婁便一人守在房中,等父親解便,然後,偷偷嘗著糞便是苦是甜,非常的悲傷和惶恐,於是每天沐浴更衣,跪在廳堂門口祈求觀音菩薩,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父親的生命: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他從不間斷,父親也隨著他的祈禱,而多活了好幾年,他的孝行感動天地,大家都讚揚他是個難得的大孝子。
  搤虎救,痛嚙指,賣身葬,滌溺器
  解:
搤,是握。嚙,是咬。賣身葬,賣其自己之身,葬其自己之父。滌溺器。是清洗便溺之器。
  句文說:楊香,年十四歲,隨父往田中工作穫粟時,忽有一隻老虎撲向他的父親,咬住他的父親,當時楊香不顧一切跳上虎背,用力搥打老虎,揪住老虎的耳朵,楊香捨命打著老虎的頭及搤住老虎的脖子,心中只想著父親的安危,沒想到自已的危險,盡平生的力氣,揮拳直打,直到老虎疼得放下父親,朝山裡逃,楊香從虎背上跌下來,救了父親的生命,父親感動地流下眼淚。
  句文說:痛嚙指,曾子名參,是孔子的學生,年紀比孔子大四十六歲,依然摰弟子之禮,成為美談,他也是一個孝子,父親去世後,為了奉養母親,更加辛勤工作,母子倆,心連心相依為命,有一天曾參上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他母親焦急地等待兒子回來,忽然想到,我與兒子相依為命,母子連心,如果咬痛自已的手指,他想兒子必有感應,於是咬痛手指,等待兒子回來,曾參果然有感應,忽然心臟絞痛起來,認是家中母親在念他必然有事,於是把砍好的木柴綑好急忙下山回家,回到家跪著問母親,是發生何事,母親說,因為有客人來,心裡焦急才咬痛手指,看你是否能感應的回來,你果然回來了。曾參事母至孝,時時以母親為念,才能有此感應。
  句文說:賣身葬,董永賣身葬父,感動天上的七仙女,不惜冒犯天條,私自下凡與董永結婚。
  句文說:滌溺器,黃庭堅,宋哲宗元祐年間,當上了太史,非常的孝順,母親身邊瑣碎的事情,都是由他親自動手處理,清洗,絲毫沒有因自己當了大官而停止照料母親,因為母親喜愛清潔,所以連馬桶都要自己清理才能放心,從不叫婢妾來做。
  乳姑勤,泉躍鯉,哭生筍,金賜巨
  解:
姑,是夫之母也。躍,是跳。哭,是抱竹而哭。賜,是天賞賜。巨,是郭巨。
  句文說:唐朝時,有一個叫夫人,是崔家的媳婦,婆婆當時年紀已大,身體不好,牙齒都掉光了,吃不下食物,夫人最耽心婆婆的飲食問題,於是每日清晨都用自己的奶水餵食婆婆,幾年以後婆婆身體健康了,其後有一日婆婆把全家大小子孫都叫到床前,告訴大家,說他能活到今日,完全是靠媳婦孝順她,用她的奶水來養她,希望在她過世之後,子孫們也都要來孝順夫人。婆婆死後唐夫人受到全家的人孝順以及社會的人尊重。
  句文說:泉躍鯉,姜詩,是唐朝的孝子,父親早逝,事母盡孝,妻子龐氏,侍奉母親也極為孝順,母親喜歡飲食江水,兩夫妻應母親的要求,每天至很遠的江邊去挑水來為母泡茶,後來母親說她很想吃鯉魚,姜詩一邊到江邊挑水,一邊又要去小河捉魚,數年如一日,後來漢朝發生兵變,天下混亂,小河的鯉魚少了,幾乎沒有,姜詩夫婦並沒有改變對母親的孝心,只好朝著有河流的地方去找,還是找不到有鯉魚的小河,失望的回家,因為孝感動天,有一天,夫婦兩人突然發現家附近冒出一道泉水,非常清涼香甜,他們就用泉水來替母親泡茶,可是,母親還是想要吃鯉魚,當兩人對著泉水十分難過的時候,突然從泉水中跳出兩條鯉魚來,而且,從此以後每天姜詩來這裡挑水,就有兩條鯉魚跳出來。泉水每天會跳出鯉魚來,完全是姜詩夫婦兩人的孝心所感動天地所造成的。
  句文說:哭生筍,孟宗竹是紀念孟宗而名的,三國時代兵荒馬亂,百姓生活非常貧苦,孟宗早年喪父,母親老弱多病,與寡母相依為命,有一冬月,母親生病,告訴他,她很想吃竹筍,可是在冰天雪地裡那裡去尋找竹筍呢?但又不忍讓母親失望,於是他向一片竹林走去,孟宗跪雪地上祈禱著,忍受著寒雪痛苦,眼淚也一顆顆掉下來,突然間雪地迸出聲響,在他身邊冒出五支竹筍。這確實是一件奇蹟,是說竹子受到孟宗的感動而長出竹筍,以後為紀念孟宗的孝行,遂命名為孟宗竹。
  句文說:金賜巨,郭巨家貧,母親、妻子和他一家三口,在荒年中過著苦日子,妻子和他一樣孝順,在妻子生下一個兒子後,郭母非常疼愛孫子,把孫子當成了寶貝,因家貧,小孫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吃的穿的,花費須要更多,而郭巨所賺的錢卻不增反減,生活非常困苦,郭母因疼愛孫子常常減食,捨不得多吃,為的要省下來給寶貝孫子吃,郭母老了,身子也比以前瘦弱,郭巨很擔心胖了兒子,卻瘦了母親,郭巨對妻說,貧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若埋子,子可再有,母不復得,妻從之,遂掘坑欲埋兒,掘至三尺餘深,見黃金一釜,上有字云,天賜黃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奪。民不得取,夫婦大喜,取回黃金,子已免埋,而又成了大富。孝心的感應就是這樣的神奇。〈此是孝敬與慈愛的取捨,並非埋兒可以得金。〉
  葡萄奉,瓜隨,七年粟,掘西籬
  解:隨,是隨母之希望。七年粟,是粟名。西籬,是西旁籬下。
  句文說:葡萄奉的故事,是說唐朝黃門侍郎陳叔達,在高祖武德年時,外國進貢來新鮮之洋葡萄送入宮中,高祖皇帝賜食陳叔達,但陳叔達卻不動手取食,高祖皇帝問是何原因而不取食,陳叔達答說他的母親病重,這些貴重的葡萄,求之不得,希望留著拿回去給母親享用,高祖聽了,不禁受感動而淚下,稱讚他的孝心,遂多給了很多的葡萄給他帶回去。
  句文說:瓜隨,魏時大梁之人,滕曇恭,父親早逝,奉母親至孝,母親患了一種熱疾,很想吃瓜果,但不是產瓜果之期,買不到瓜果,正在彷徨束手無策的時侯,突遇到一名和尚說,他有一粒瓜果相贈,曇恭謝之再三,拿回去給他的母親食用,他母親自從吃下瓜果之後,出現了奇蹟,因一瓜而病痊癒了,這件事情傳開之後,當時的人,送給他一個外號,叫做滕曾子,把他比喻成曾子。
  句文說:七年粟,掘西籬,七年粟是一種粟的名稱,有一個很難得的小孝子,劉殷,是北州人,七歲喪父,幼年失怙,哀傷可知,古時父母過世有服喪三年之習俗,在服喪期間劉殷難得有笑容,即使有也笑不見齒,以示猶在悲傷之期。劉殷與年老的曾祖母王氏相依為命,在下雪的冬天,王氏想吃菫菜卻沒有說出來,以致每天吃不下飯,劉殷奇怪而問王氏,王氏就把他想吃菫菜的事說出來。當時劉殷才九歲,又在隆冬何來菫菜?但想起曾祖母為了想吃菫菜而吃不下飯,萬一曾祖母餓死了,自己一個人怎麼辦?越想越傷心,一個人跑到湖邊哭著,哭聲半日不絕,忽然有人叫他不要哭,地上有菫菜,他止哭一看,果然在他面前長了很多菫菜。劉殷帶回給曾祖母吃,直到菫菜採完,劉殷因年少,無法做工或種田。眼看就有斷炊之虞,望著空空的米缸,傷心的睡著了,在他夢裡,夢見有人告訴他,「他家的西籬下有粟,掘得十五鍾,銘曰七年粟百石,以賜孝子劉殷。」夢醒後果然在西籬下掘出十五鍾,吃完再掘,直至他能自主為止。
  取生魚,截竹遺,遠望雲,近綵戲
  解:
截,是截竹為桶。遺,是以竹桶貯生魚遺於水中流回。綵,是綵衣。戲,是遊戲娛親。
  句文說:以前,有一名孝子名杜先,和他的妻子都很孝順,家中有年老的母親,喜歡食生魚,杜先原是在成都一戶富家當僕人,正好在家的旁邊小溪的上流,杜先在當人家僕人的時候,每在有空時就用截竹為筒,內貯生魚,竹筒的另一端,再用草塞住,投入小溪,順水流回,他的妻子每天注意著溪水,每見有竹筒就說,是我丈夫寄魚回來了,就拿竹筒裡的魚煮來孝敬母親,杜先在工作期間,用竹筒寄魚,從不間斷。
  句文說:遠望雲,狄梁公即狄仁傑也,是唐朝時有名的孝子,也是愛民的好官,曾為井州法曹參軍,父母親在河南,兩地相隔遙遠,雖然身在異鄉,心卻在家鄉,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家中年老的父母,及父母給他的教誨,有一天狄仁傑為公務,途經太行山的山頂,看到白雲不斷的飄向東方,飄向他的故鄉,白雲底下,卻是他的家鄉,想著,我的父母就住在那兒,想著想著,不禁淚下如雨,歷史上有一句有名的成語:「白雲故鄉」便是出自這個典故。
  句文說:近綵戲:說老萊子,性至孝,由於他年紀很大了,所以大家叫他老萊子,雖然他已經七十歲了,卻從不在父母的面說自己年紀大,以免使年紀更大的父母感覺年紀老而悲哀。他常常想盡辦法娛樂父母親,讓父母親高興,為了使父母親高興,他想到一個妙計,打開衣櫥,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又在臉上抹上紅紅綠綠的顏色,再把頭髮結成小辮子,樣子極為滑稽地出現在父母的眼前,表演各種好笑的動作,使兩位老人家高興,老萊子也欣慰地笑著。使父母高興、快樂,也是一種孝順的行為。
  先嘗藥,遠負米,泣杖悲,受箠喜
  解:
先嘗藥,湯藥要奉親必須自己先試飲,無害而奉母。遠負米,是負米奉親。杖,是柺,又刑也。箠亦謂打也。
  句文說:漢文帝名恆,是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後繼父位稱文帝,母親生病三年,文帝親自侍奉從不倦怠,母親生病,文帝不分晝夜的照顧著母親,還將熬好的湯葯倒在碗裡,用湯匙不停地攪著,等到葯涼了便舀起一些,用舌頭先嘗嘗,確定葯的熱度和甘苦後,才端給母親喝。
  句文說:遠負米,說子路家貧,事親至孝,周朝時期,政治混亂,百姓生活極為困苦,人民都到山上或溪邊挖野菜來過日子,子路就是其中之一,子路的父母由於營養不足,枯瘦如柴,子路很難過,為了讓父母吃到白米飯,到處去找主人做工,最後到百里外的一家大戶打工,每當做完工作後,員外就給他一袋白米,他就扛負著白米,長途跋涉,走了百里的路程回家煮成飯給父母吃,後來父母親死後,他南遊於楚國,做了大官,成了富貴人家,但父母卻過世了,每當穿一件新衣服,或吃到山珍海味時,都會想到父母親跟他過著窮苦日子的時候,乃嘆曰:「雖欲食藜藿之食,為親負求,不復得也」。因此常把自己的米和銀子分送給附近的窮人,希望他們好好的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想要孝順也都來不及了。
  句文說:泣杖悲,受箠喜,漢朝時,有一個叫韓伯俞的人,非常孝順,每做錯事,母親的責罰都很嚴勵,用枴杖責打他,他都誠心歡喜接受,不敢哼聲,有一年,韓伯俞又做錯事,母親又用拐杖打他,這回他傷心的哭了,母親以為他不服,他說今日母親杖打孩兒,孩兒不感其痛,顯見母親年事已高,體力大不如前,兒怎麼不傷心呢?
  扇枕勤,容烹雞,棄官尋,刻木事
  解:
容,是茅容也。烹雞,是宰雞烹調奉母。棄官尋,是棄卻官職,出外鄉尋母。刻木事,是以木雕刻雙親之像而奉事之。
  句文說:扇枕勤,漢朝時,黃香九歲失母,他很想念母親,也很孝順父親平時竭盡人子之孝道來服侍父親,到了夏天,天氣炎熱,怕父親因天氣熱而睡不著,每到了晚上黃香就用扇子把睡蓆搧得涼涼的,讓父親能好好的睡覺,到了冬天的時候怕父親受寒,他會先鑽進冷冷的被窩裡,把被窩溫暖了再請父親上床就寢。當時黃香才十二歲,後來江夏太守獲知此事,上奏皇帝,皇帝聽了很感動,就賜給了他一個「門下孝子」的榮譽給他。
  句文說:容烹雞,茅容宰雞奉母,茅容,有一日留友郭林宗在家住下,翌日,容殺雞烹調,郭林宗以為是要宴請他,結果在吃午飯的時候,只見茅容把雞肉端去奉養母親,而他與自己只吃蔬菜和淡飯,茅容並向他道歉,因家貧,節省個人的享受,以供養母親,郭林宗聽了非常感動,起身向茅容敬禮說,他有這樣的一位孝子為友,是我畢生最大的光榮。
  句文說:棄官尋,棄卻官職,出外鄉尋母,是說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而出嫁,母子有五十年不相見,宋神宗時,朱壽昌考上進士做了官,但卻日夜思念著母親,朱壽昌為思念母親,決心要把母親找回來,派了很多人四處去尋找,都沒有消息,他想著假手於他人,效果不彰,於是棄官,自己出去尋找,且與家訣誓,一定要找回母親,不見母親絕不回來,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同州縣,讓他找到年已七十多歲的母親,天下事,唯有孝順,才能得到天地神明暗中相助,這是自古皆然。
  句文說:刻木事,以木彫刻雙親之像而奉事之,東漢時,有一孝子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常思念父母親生養之恩未報,他想把父母的容貌刻在木頭上來供奉、祭拜,妻子卻極力反對,丁蘭堅持自己的意思,不理妻子之反對,日夜朝拜刻好的木像,年節更以牲禮供奉祭拜,久之妻子產生討厭的心理,遂以針戲刺木像的手指,木像手指竟血流不止,丁蘭見狀非常傷心,詳問其情,遂將妻棄之。
  遺綠橘,順單衣,鹿乳奉,拾椹事
  解:
遺,是留下。順單衣,是單衣順母意。鹿乳奉,是取鹿乳奉親。椹,是桑實。
  句文說:遺綠橘,三國時代,吳郡地方有一小孝子陸績,六歲時,隨父親到九江見遠術,遠術很喜歡陸績,叫傭人拿一盤橘子給陸績吃,到了夜裡其父陸康告辭之時,陸績身上掉下三枚橘子,陸康以為兒子做賊,生氣地責問他,陸績才說,因為母親喜歡吃橘子,故捨不得吃,要帶回去給母親吃,陸康、遠術,聽了之後非常感動,遠術命人多給橘子讓陸績帶回家。
  句文說:順單衣,周朝孝子閔子騫,又名閔損,孔子之弟子,二十四孝一文中記載:損幼時母歿,父再弦繼母偏心,冬寒季節讓親生兒子〈革,蒙〉穿棉襖,給閔損穿的衣服裡面放的是蘆花,蘆花不能保暖,所以閔損身體常凍得發紫抖顫不已。有一天他的父親要他拉車,因為受寒不支,突然跌倒,他的父親很生氣,用鞭打他,把衣服打破,看見裡面全是蘆花,父親才知道閔損被繼母虐待的事情,大怒要把繼母趕出家門,閔損向父親苦求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希望父親留住母親,繼母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從此以後繼母待他和兩個弟弟一樣的善待。
  句文說:鹿乳奉,取鹿乳奉親。周朝另一名孝子叫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雙目失明,很想要吃鹿乳,郯子家貧,買不起鹿乳,又想順著父母的意思,乃披著鹿皮至深山處,混在鹿群中,榨取鹿乳來給父母親吃,有一天,獵人看到鹿群,欲搭弓射箭之際,郯子連忙起身,要求不要射他,並且告知他扮鹿取乳的原因,獵人聽了,極稱讚郯子的孝行。
  句文說:拾椹事,小孝子蔡順,是安城人,少孤與寡母相依為命,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朝,百姓生活極為痛苦,蔡順上山採桑椹,採完桑椹就把較甜的和較酸的分放成兩個籃子內,然後帶回家,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一群山賊,山賊見一個小孩,只有兩籃桑椹而已,山賊問他採椹的目的及分放兩藍的用意,蔡順說明把甜的、酸的分開,是為了甜的是要給母親吃,酸的給自已吃,蔡順的孝心感動了山賊,山賊以白米一斗,牛腿一隻贈給蔡順。
  行傭供,聞雷淚,分羹賢,問膳帝
  解:
傭,是為人雇役。聞雷淚,是聞雷聲就泣淚。羹,是菜雜以肉絲。膳,是膳食。
  句文說:行傭供,東漢末年,黃巾賊為患,人民為逃難,過著遷徙流離的日子,孝子江革,因母親年老體弱,無法奔走,因此必需要由江革來揹著逃難,母親不忍,江革就是再累再苦,只要在母親面前,他都會故意表現出很輕鬆的樣子,有一天遇賊,賊人見兩人沒有油水,遂以江母性命要脅江革加入盜賊行列,被母子兩人拒絕,並表現出母慈子孝的親情,終於感動盜賊而放了他們,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江蘇省地帶,但是生活困苦,於是江革到當地一家富戶人家去做工,且努力又負責,富戶就讓他繼續工作下去,使母親的生活,不受到一點的飢寒,江革本身克苦耐勞,就是不讓母親有一點不便,為的就是要給母親過更好的生活。
  句文說:聞雷淚,晉朝營陵的地方,有一個叫王裒的人,為人至孝,父早喪,王母膽子很小,很怕打雷的聲音,所以每當下雨天,王裒就不敢出門,一定留在母親身邊。母親死後,每聞到風雨雷聲,就王裒急忙奔至母親墓地,撲到在母親的墳墓上哭喊著:「娘,您不要怕,兒子來陪您了」王裒的孝心,完全發自內心,不帶一點虛假做作,實在是令天下人為之感動。
  句文說:分羹賢,羹是菜餚的一種,菜與湯綜合在一起而成羹,說孝子穎考叔,穎谷封人,有獻於鄭莊公,鄭莊公賜宴給孝子穎考叔,穎獨不食肉食,鄭莊公奇而問之,穎告訴鄭莊公說,小人家有老母,都只有吃小人所作之飯菜羹湯,未曾吃過像大王這麼美好的佳餚,想求大王分一點讓小人帶回去孝敬家中老母,鄭莊公喜而分之。
  句文說:問膳帝,文王尚未登基之時,每日必有三次朝見其父,清晨起床穿戴整齊,然後走到父親的寢室門外,輕輕的問內侍,父王好嗎?內侍應很好,文王才放心的離開,及中午、晚上都是如此的問候關心,如果父親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時,文王的臉色就顯得很憂傷的樣子,走路也會踉蹌不正,吃飯也會食不下嚥,直到父王恢復正常,他也才會跟著正常,每日如此,從不間斷,數年如一日。
  古聖賢,皆孝子,尊天經,立地義
  句文說:古聖賢,皆孝子,是自古以來,稱聖稱賢者,皆是盡子職,行孝道之人,由孝子之中脫穎而出,沒有不孝之輩,能成聖成賢的。
  句文說:尊天經是天經地義,謂孝德也。立地義,是天地間不變的道理,夫孝天下之經也,地之義也,引伸凡為倫常正當不易之理。即言尊重父母,孝順父母,人才能生存於天地之間。
  成懿德,全秉彝,講孝道,說廉士
  解:
懿德,是醇美之德。秉彝,是秉受於天之常道,廉士,是廉潔之人士。
  句文說:成懿德,全秉彝。說古之孝子,皆是成全醇美之德,秉受天地之常道,乃倫常綱紀,諸般之德績。所以從以上的孝行楷模中可以看出孝順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美德也是做人的道理。
  句文說:講孝道,說廉士。說忠孝廉節四德,依序講完忠之後講孝,再講廉,續講廉潔清白之人士。
  握雪心,懷冰志,鶴俸清,魚
  解:
握,是執定。懷,是抱定,雪取其白,冰取其清。鶴奉,是奉祿,又稱鶴科。魚飧,是魚羹湯。
  句文說:握雪心,懷冰志。一個清廉之人必定是執著、抱持著一顆像不摻一絲雜污如雪塊般的清白,透澈如冰的心志。懷著恬靜的人,不可愛慕虛榮,與利慾,操守才會清廉。
  句文說:鶴俸清,魚飧似。一個清廉的官吏或在公家衙門當差的公務人員,他除了領一份薪水之外,不可以利用職務貪取不法之利益,魚飧「公羊傳」俯而窺其戶,方食魚飧說清廉之官,三餐自奉,只一魚湯,別無他味。
  懷清潔,隆勉子,漢楊震,畏四知
  解:隆,是多大。
  句文說:懷清潔,隆勉子。是說心志抱持著清潔廉明,要當做一件非常重大的課題,來勉勵自己的子孫,使子孫都能成清潔廉明之人。
  句文說:漢楊震,畏四知。楊震,東漢時華陰人,字伯起,少時已明經博覽,當時的人以「關西孔夫子」稱呼他,五十歲才開始當官,累遷東萊太守,有王密為昌邑縣的縣令,王密身懷黃金十斤,來拜訪楊震,想賄賂他,被楊震拒絕,王密以無人知再三求收,楊震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此四知,怎麼說無人知道呢?王密慚愧而退。楊震後來轉逐郡太守,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令為置產業,震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之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眾皆欽佩此言。
  范宣堅,百絹辭,慎懷廉,傳三世
  解:
范宣,乃人名也。堅,是堅志。百絹,是百疋絹布。慎,是盧懷慎。懷,是懷抱。廉,是清廉。
  句文說:范宣堅,百絹辭。,說有韓豫章者,送了一百疋絹布給范宣,因范宣為人清廉自奉,不接受,遂即退還,減半亦不接受,最後減至一疋,也遭拒絕不肯接受,後來范宣堅送韓豫章出,同車中,韓裂二丈給范宣說:「人寧可使婦無裙耶!」范宣只好用苦笑收下來。
  句文說:慎懷廉,傳三世。說盧慎,名符其實的清廉好官,而且不只他一代清廉,而是因他的清廉受到君的委任,三代都是清官,而流芳萬世。仕至吏部尚書,清廉而不置產,雖顯貴,妻子猶曾受饑寒的苦的日子,盧慎赴東郡掌選,奉身之具,只有一布囊,屬疾,宋景,盧從愿,侯之見敝簀箱,門不施箔,風雨至,舉蓆自障,日宴設食,蒸荳兩器而已,後來死後,家中也沒有多餘的錢,帝賜給他的家人絹布一百匹,米二百斛(一斛有十斗)並為他立碑,誌其清廉事跡,其子奐,亦清廉,持任為南海太守,也不敢干犯法紀,奐升至尚書右丞,到他孫子時,也是有名的清官,傳頌芳史。
  飲投錢,項潔己,宋太守,越石窺
  解:飲投錢。是馬飲水,而投錢於水邊買水。越石,是石名。
  句文說:飲投錢,項潔己。說項仲山,安凌人士,清廉不妄取,每次他的馬飲渭河之水,必定投三文錢於水中才敢離開,他說物各有主,不敢妄貪。
  句文說:宋太守,越石窺。說福州府城,南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中,太守如果是貪贓枉法者,就無法看見越王石,唯有五代時,有一清廉的太守,宋虞愿,字士恭,為晉安太守,潔儉愛民以清能出名,所以只有他能一窺越王石的全貌,清澈無隱蔽。
  不義財,稷母棄,廉財色,武美譽
  解:
稷,是人名。棄,是不受,廉,是不貪。財,是財物。色,是美女。武,是周武王。
  句文說:不義財,稷母棄。說田稷之母,田稷子當時是齊的相國,有一次私下接受下屬行賄百鎰黃金(一鎰為二十兩),送給母親,稷母問他黃金從那裡來的,田稷子只好說是從下屬官吏那裡得到的財禮,稷母對子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可得此」,對曰:「誠受之於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符,今君談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以事其君,猶為人子以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勸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猶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田稷子慚愧地把黃金退還給下屬,並自動向齊王認罪,宣王非常讚賞稷母的節義,遂赦稷子之罪,恢復田稷子的相位,且以。公金賜稷母。
  句文說:廉財色,武美譽。說周武王,克商,上堂看見一些美玉,都是前朝取之諸侯,他就拿來還給諸侯,天下人都稱讚他對財帛很清廉,到了後宮,看見很多宮女,他們也都是諸侯的女兒,就讓他們各自回家,天下人都稱讚他對女色很清廉,天下人美其譽,頌其德。
  大清廉,獨伯夷,世俗人,爭求利
  解:
伯夷,是人名。伯夷、叔齊,乃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是商時附屬的小國。
  句文說:大清廉,獨伯夷。說堪稱天底下最清廉的人,惟獨伯夷、叔齊兩兄弟了。兩兄弟乃孤竹君之二個兒子,孤竹國是商時附屬之小國,孤竹君在世時,立次子叔齊接他的君之位,等到孤竹君去世之後,叔齊就要把王位讓還給哥哥伯夷,但是伯夷認為這是父命,不敢違,不肯就位,便逃離開自己的國家,叔齊為了堅持自己的決定,也隨後逃走了,後來周武王伐殷商,伯夷、叔齊兩兄弟出面阻止,在武王的馬前叩諫,武王欲殺他們,被姜帥阻止而未殺,等周武王伐商成功,統治天下,伯夷、叔齊認為武王弒君而得天下,恥於做周朝的人,隱居首陽山,終於餓死。
  句文說:世俗人,爭求利。一般世俗之人,庸庸碌碌的,每日為名、為利競爭,不擇手段,利慾薰心,日夜不息,一生到老,心無一日清淨。
  不貪婪,古今稀,廉美德,當效之
  解:婪,是與貪同意。效,是學習。
  句文說:不貪婪,古今稀。是說為人處世,心不思貪慾者,自古至今,可說是很少很少。
  句文說:廉美德,當效之。說清廉美德,應當效法他們。
  廉說盡,講節義,勸婦女,宜先知
  解:宜,是應當。
  句文說:廉說盡,講節義。清廉潔白的美德故事,前面範例說到這裡,再來講節義的道理,以完成忠、孝、廉、節之四德。
  句文說:勸婦女,宜先知。說聖母,諭勸婦女們,凡處事,應該要先知遵守三從四德。
  三從訓,四德備,夫君在,宜順義
  解:
訓,是教訓。備,是齊備。夫君在,宜順義。是生存在世間義,是夫義婦順之道義。
  句文說:三從訓,四德備。是說為婦女者,應先知遵守三從四德,三從者,是在家宜遵從父母教訓,出嫁後應尊從夫令,丈夫死後應從子意,四德者,是婦德、婦言、婦工、婦容。
  句文說:夫君在,宜順義。是說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女子出嫁後,以夫為主,夫婦之道以情義為結合,人倫之始,成家之端也,夫盡夫道,妻盡婦道,而家道始成,夫若存在,宜和順各盡其義務。
  夫歿後、守節志、古烈女、說汝知
  解:歿,是死也。
  句文說:夫歿後、守節志。假使不幸丈夫先死,應該確立堅貞的意志,要守貞節,守寡忍苦,抱定冰霜之志,切不可半途而廢,失節而辱及門風。
  句文說:古烈女、說汝知。古時以來有名之烈女節婦,其芳名載於史冊者,我在這裡一一說給大家知道,他們節烈的行為,多麼令人感動。
  曹令女、節毀耳、廖伯妻、潔斷指
  解:
令女,是人名。曹,是夫之姓。毀耳,是自割其耳。廖伯妻,是指廖伯之妻,斷指以表潔貞
  句文說:曹令女,節毀耳。說曹令女,是夏朝時,侯文寧之女,嫁給曹文叔為妻,不幸曹文叔早逝,使得令女,年紀輕輕就成寡婦而未生子,但她誓志守寡,且事姑至孝,為恐家人將他改嫁,除了再三表明心跡之外,乃自己動手剪斷頭髮,還把自己的右耳割下來表明她的決心。當時令女的父親侯文寧在朝為相,憐憫令女沒有後代,希望她回娘家後再改嫁,令女無奈,乃又以利刃割鼻,展現決心,誓無他志。
  句文說:廖伯妻、潔斷指。廖伯之妻斷指以表潔貞,廣漢,廖伯之妻殷氏,名紀配,性聰敏,知書達禮,夫死亡後,紀配娘家心疼女兒早寡,遂暗中替她尋找婆家,要他回家改嫁,紀配說,「梁國有一個品德高尚的寡婦高行,為了告誡娘家父母不要逼她改嫁,而把自己的鼻子割掉,以保全節,我紀配幼讀詩書知道禮義,豈能讓古人專美於前,於是紀配說完,援刀割斷自己的手指以表明心蹟。
  梁寡婦、烈割鼻、范慎女、亦如是
  解:梁,是梁國。范慎,是人名。
  句文說:梁寡婦、烈割鼻。梁國,高行,容顏美好,品德高尚,年輕守寡不改嫁,梁王久聞其名派國相,向她行聘,高行只好表明心跡的說,丈夫不幸早死,照理我想從夫於地下,如今苟活只為撫養幼孤,國內有很多貴人向我求婚,我已設法避免許多麻煩,想不到大王也來行聘,我已為人婦,不嫁是為保全節操,大王要我,無非是喜歡我的美容顏貌,我只有自行毀容,說完,就拿刀割下自己的鼻子,國相將實情向大王報告,梁王很尊重她的節義,推崇她的品行,並免除她終生的賦稅與徭役。
  句文說:范慎女,亦如是。,吳國,孫奇之妻,是廣陵范慎之女,名姬,年十八歲就嫁給了孫奇,婚後一年孫奇就死亡,范慎見女兒年輕無子,想要迎回范家,范姬不肯,而來迎接的人以其父母之命相逼,姬遂刀自割其耳朵和鼻子,說「父親說要娶我的人,不過是為了我年輕貌美而已,現在我破了相,無異是殘廢的人,還有人要嗎」?來迎之人空返後,以真實的情形告訴其父乃止。
  趙高妻、塗面穢、韓玖英、同此輩
  解:漢中,趙高之妻,名禮修,同郡張氏女也。
  句文說:郡府遭賊亂,趙高不幸被殺遇難,盜賊又逼向禮修,禮修以碧塗面,痛得哀呼亂髮,又懷刀在身,意氣烈決,盜賊一見心生駭怕,不敢接近她,事後,她的叔父,矜。要將她改嫁,禮修慷慨激昂的說,要她改嫁,唯有一死,其叔遂不再逼她改嫁。
  句文說:韓玖英、同此輩。韓玖英,是唐朝,仲成之女也。因盜賊之亂,恐被盜賊抓住,遭受侮辱,因此,自己跳進糞池之中,以口飲穢,盜賊見狀,反而心生害怕,丟下玖英而去。
  相登妻、截髮誓、玄齡妻,剔目示
  解:剔目,是挖目。玄齡,是唐朝名相房玄齡。
  句文說:前漢,周亞夫,得一名大將,名劇孟,部屬杜相登,被陷害而成罪犯,將被流放到嶺南去,因其妻木氏容貌姣美,他懷疑她在自己被流放期間,有改嫁的意圖,故意對其妻木氏說「吾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說不定會死在他鄉,妳另外找人再嫁,不要誤了青春。」木氏聽了傷心流淚,把頭髮剪成短髮,發誓會終生守節,後來杜相登回來了,但是妻子木氏,已削髮為尼遁入空門了。
  句文說:玄齡妻,剔目示。唐朝名相房玄齡,年青還未騰達時,體弱多病,有一次病重而危,遂把妻子盧氏,叫到床邊告訴盧氏說:「我病重,恐將不起,妳還年輕,不可為我守寡,等把我的後事辦完之後,再好好的找人嫁了吧。」盧氏傷心流淚,入帷帳內,拿刀挖出一隻眼睛來,以表示終身不再改嫁的決心,後來,房玄齡的病卻奇蹟似的好了起來,在唐朝當官,歷任宰相,房玄齡感念盧氏之貞烈,以妻之禮,終身禮之。
  秋胡妻、卻金戲、貞義者、刎頸斃
  解:
卻,是拒卻。金戲,是以金錢而戲弄。刎頸,是割頭。斃,是死亡。
  句文說:秋胡,乃秋胡子,春秋魯國人,結婚五天之後就到陳郡去做官,五年後才回魯國,夫妻已難相認,此時,秋胡在路上,見一容顏美貌之婦正在採桑,意以金銀誘惑之,被美婦峻拒,秋胡只好回家,回到家後,將金銀送給母親,正好妻子回來,沒料到就是他在半路上想要調戲的採桑女,妻子說婚後五日,你離家告別親人去做官,就應該好好修養品德,回鄉時,理應急忙的趕路回家向母親報佳音,沒想到你卻喜歡上採桑女,想要給她金銀,放下行裝,忘記母親,這是不孝的行為,你好色淫逸是污穢的行為,這是不義,事親不孝,事君就會不忠,居家不義,為官就會胡鬧,忠、孝、仁、義全部喪失,肯定你無所作為,也不忍心見你另娶新婦,我不會改嫁,而一死以全節,於是往外奔走投河而亡。
  句文說:貞義者、刎頸斃。說費宮人年十六,德容莊麗,為公主的侍女,李闖攻陷明都,宮人為幫公主逃脫,而與公主交換服裝,藏匿在井中,被賊抓到獻給李闖,闖再賞賜其愛將羅某,宮人將羅以酒灌醉,剌殺羅後,再自刎,戰事平定皇帝嘉勉其貞潔義氣。
  寶帶、全忠義、縈上書、救父計
  解:
說秦良玉忠州人女,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為妻。辭謝了皇帝所賜的裙釵寶帶,保全了夫義。縈。是緹縈也。
  句文說:秦良玉,她自己也率領一支軍隊,女侍們也都改裝男裝,由於她善於作戰,每戰必勝而著有軍功,此時她的丈夫馬千乘卻戰死,秦良玉為替夫報仇,代替馬千乘的職位,領軍作戰,朝廷為了鼓勵她的戰功,特賜三品的官服給她,秦良玉因丈夫馬千乘才過世沒多久,辭謝了皇帝所賜的裙釵寶帶,繼續援遼勤王,平定後,晉封一品夫人。永明王時,晉爵為忠貞侯,秦良玉最後回到石蛀夫家終老故居,秦良王為國盡忠,新寡時辭卻寶帶,又全了夫義。
  句文說:縈上書、救父計。緹縈救父,流傳人間,感人至深。她的父親淳于意,公正廉潔,醫術高明,能洞察病人的生死,遇到無法治療的病人,就拒絕下藥,常遭人誤會而結怨,也遭到陷害入罪,判了肉刑,被押到長安去受刑,淳于意,生六女而無一男,感嘆無子相救,但他最小的女兒緹縈,卻堅決要隨父親同往長安,一路上,嘗盡了風霜之苦,受盡別人的輕視,到達了長安城,幸虧有一位老伯很同情她的孝行告訴她,過幾日皇帝會經過長安大街,如果她敢冒險犯蹕,攔路伸冤,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可以救父親。緹縈為了營救父親決心冒死犯蹕,在古時君王時代,皇帝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不小心就會被處死,但緹縈為了救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種勇氣,即使是男兒也未必有這種勇氣,漢文帝是一個愛民的好皇帝,他接受了緹縈的申冤,看了緹縈孝心不匱的書信之後十分感動,還召見她,嘉許她的孝心,赦免淳于意的罪行,詔告天下廢除肉刑。
  盧孝婦、冒刃衛、陳孝婦、竭力事
  解:
盧,是孝婦之姓。冒,是蒙受。刃,是刀。衛,是保護。陳,也是孝婦之姓。竭力,是盡力。事,是奉事老母。
  句文說:盧孝婦,夫鄭義宗,唐朝人,有一日鄭義宗正好出門訪友,盜賊數名得鄭家無男子,遂闖入鄭家行竊,家中奴僕都怕死,一時藏匿無蹤,唯盧孝婦一人守在婆婆之前,婆婆老不能行,盧氏見到賊人手中利刃在握,完全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安危,只怕賊人傷害到婆婆,因此死命地擋在婆婆之前,不讓賊人接近婆婆,盜賊見老夫人滿身珠光寶氣,欲奪之,盧氏因此被盜賊打擊。刃傷,幾乎喪命還拼命的護住婆婆,使眾賊為之心折,不忍再傷害她,扔下贓物,慨然而去,盧婦幸虧未死,鄉里人聞之,皆以孝婦稱她。
  句文說:陳孝婦,竭力事。再說陳孝婦,年十六而嫁未生子,其夫就去服役,臨行前,丈夫問她,「我此去生死未卜,如有萬一,妳可願意奉養我的母親?」陳妻一口應允,他的丈夫果然戰死邊疆,陳妻依諾言奉養婆婆,從未怠慢,對婆婆的愛心也愈久愈牢固,他的父母因憐憫其年輕,想將她接回家改嫁,陳孝婦以誠信,仁義,孝順為由而拒絕了父母要她改嫁的理由,如此二十八年如一日,直至婆婆八十四歲時去世,她還賣掉田宅,厚葬婆婆,終身奉祭,此事終於被漢文帝知道,派使者賜黃金四十斤,號曰:「孝婦」,君子謂孝婦備於婦道。
  不嫌疾,由夙締,剪皮金,香字示
  解:
疾,是疾病。夙締,是夙事締結之姻緣。剪皮金、香字示,解以金仔紙剪一香字對侍女表示。
  句文說:不嫌疾,由夙締,古時,海凌崔雲高於年少時,由父母為他定了一門親事,對方是謝培軒的女兒,但雲高還未成年,就突然間得到一種很厲害的疾病,等到成年之時,甚至還不知飢飽,當時,崔家屬於內戚,向謝家婉言辭婚,謝女聞言說,定婚之時雲高並沒有生病,後來才突然生病,這是他的命運,也是我的命運,如今如果要解除婚約,是用凡俗女子的眼光看待我,這是錯誤的,既然已受崔家的定婚聘禮,此生已是崔家人,死也是崔家鬼,不可以改變,崔家只好把謝女娶回崔家。入崔家門後謝女,不會因為崔雲高痴呆的樣子而討厭他,修行婦道,孝順翁姑,清理家事,丈夫發病時,體諒他的飢寒,照顧他的飲食和衣著,忍耐他的便溺和污穢,終日僕僕地付出勞力耐心和愛心,從來沒有半句怨言,也沒有表現出疲憊的樣子,如此二十二年如一日直到雲高過世之後,又為崔家收養螟蛉子,以繼承崔家的香火。
  句文說:剪皮金、香字示,說姓王的烈婦,是劉家的女兒,她丈夫死的時候,自己秘密縫製殮服,並用金仔紙,剪成一個香字,拿給她的婢女看,並告訴她說,將來我的骨骸也是香的,第二天早晨,進入丈夫的隔壁房自殺,殉夫而亡。
  封夫人,投井逝,徐飲血,李斷臂
  解:
封是姓,說臺壁,渤海夫人。逝,是死。徐,是徐姓節性婦。飲血,是泣血飲淚之意。
  句文說:臺壁,渤海夫人,嫁給姓殷的校書,後來叛賊作亂,殷校書為賊所俘,奮袂罵賊,為所殺,殷長號而亡,夫人與三名婢子,相攜投井而亡。
  句文說:徐飲血、李斷臂,盧惟清,原在朝為官,因故被貶為播州尉,惟清只好把妻徐氏,遣還故鄉,徐氏布衣粗食,脂粉不施,勤儉度日,後來丈夫死於播州,消息傳來,兩個男僕,因見主婦年輕貌美,有意挾持她為妻,被徐氏痛罵他們禽獸不如,不忠不義,一時義憤填膺,二奴不敢再逼,只劫金銀而去,徐氏飲淚泣血,獨自行至播州,把丈夫的屍體運回故鄉安葬,守節至終。
  句文說:李斷臂,宋朝的虢州參軍王凝,娶妻李氏,王凝後來以病卒,家貧一子尚幼,妻子李氏帶著幼子,帶著丈夫的骨灰要回故鄉安葬,經過開封時已經天黑,投宿旅社時,旅社的老闆懷疑她付不起費用,不許她投宿,李氏看到天色已晚,再三求宿而不肯離去,旅店主人毫無同情之心,生氣地拉著李氏往門外去,李氏非常悲痛,罵旅店主人無禮,「男女受授不親,你今拉我的手臂,害我不能守節,我不能為了一隻手,而污了我全身,」李氏隨即引斧自砍斷那隻被拉過的手臂,路人圍觀時為之感嘆不已,有的還為她流下同情的眼淚,開封府尹聽到這件事情,上朝奏明皇帝,賜藥治傷,厚恤李氏母子,並處罰旅社主人以三十大板懲戒。
  粉書扉、歎息意、烏鵲篇、傷心句。
  解:粉,是白粉。扉,是門板。烏鵲,是一種鳥名。
  句文說:粉書扉,歎息意,說後漢書,陰瑜妻者,穎川荀爽之女也,名采,十七歲時就嫁給陰氏,十九歲時就做母親,生了一個女兒。」不久陰瑜死了,同郡的郭奕卻死了妻子,荀爽替女兒作主,要采改嫁給郭奕,郭奕也來看她,她遂假裝歡悅的樣子,命令僕婢掛起四個彩燈,自己也打扮了一番,然後請郭奕進入,用話讓郭奕知難而退,不敢再有娶她的意思,第二天,阿采命左右替她燒水,準備沐浴,待進入房中之後,把門關了,以化妝的粉餅在門板寫著,「屍還陰,陰字尚未寫成!」懼怕有人來了,遂以衣帶自殺身亡。
  句文說:烏鵲篇、傷心句,列國誌,韓憑,為宋康王舍人,妻何氏,是個美人,令宋康王垂青,而有意奪為己有,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韓憑逮捕下獄,妻子何氏很傷心,作烏鵲歌來表明她不嫁二夫之志,歌詞中有兩句,「烏鵲雙飛,不樂鳳凰」,意思是說,「我與韓憑雙飛是夫妻,並不羨慕想當鳳凰,做王妃。這種志氣,實非一般凡俗女子可比,不久韓憑自殺死,妻何氏與宋康王登上高台,遂從台上跳下而亡,把遺書寫在腰帶上,希望能與韓憑合葬在一起,宋康王非常生氣,令下人把他們的墓埋成相對,那時,有梓樹生於二人墳墓的旁邊,十日過後,兩樹屈曲合抱,樹體相連在墓上,樹根相交在地下,又有鴛鴦雌雄各一隻,經常棲守樹上,交頸悲鳴,宋人看了,也替他們感到悲;哀,把此樹取了個「相思樹」的名字,宋人有一首歌,「渺渺相思樹,依依相連枝」直教人聽鳴鴛而斷腸。
  黃鵠歌、陶嬰義、號禮宗、不再配
  解:
黃鵠,是一種鳥名。陶嬰,是人名魯門之女。禮宗,是人尊稱其節。
  句文說:黃鵠歌、陶嬰義,陶嬰是魯門之女,她年輕就守寡,家中沒有兄弟可以互相扶持,必須獨力撫養幼小的孤兒,靠紡麻績線為生,很多人感動於她的德行,準備向她求婚,娶她為妻,陶嬰知道麻煩來了,趕快作了一首黃鵠歌以明志,才使追求者知難而退,黃鵠歌的意思是,「悲嘆黃鵠早寡,七年不雙,鵷頸獨宿分,不與眾同,夜半悲鳴兮,思念已故之雄鵠,雄鵠早喪,雌獨悽惶,上天註定我要早寡,怎不悲傷?寡婦念及處境,不禁淚下,實在是無法忘卻死者,鳥尚且有靈性,何況人中之貞良,即使有賢雄的對象,終不改守節的志向!」
  句文說:號禮宗,不再配,後漢,皇甫規之妻,容貌美麗、姿態動人,也寫得一手好詩詞,但等到皇甫規去世後,梟雄董卓想下聘娶她,被她拒絕了,董卓,惱羞成怒暗中派人把她殺害了,後來有人畫了她的畫像,並給了她一個封號,號曰,禮宗。
  楚貞姜,約不違,束髮封,賈直妻。
  解:
楚貞姜,是楚國國王夫人之名。束髮,是以繩縛髮。封是以帛封之。賈直是人名。
  句文說:楚昭王之夫人貞姜,是齊侯之女,有一天與昭王出遊,昭王把貞姜留在漸台上,不久楚昭王聽說江水猛漲,急忙的派人去接貞姜,但來人忘了帶識別証明的符號,以証明他的身份,貞姜因大王曾經有規定,凡是有人奉他之命令召集後宮的人,一定得看使者的識別証明符號,現在此人未帶識別符號,貞姜不敢跟使者走,使者臨走時說,現在大水已暴漲,如果等他回去取証明符號再來接妳恐怕來不及了,貞夫人說,貞節女人的義行是不敢違犯約定,勇敢的人是不怕死的,自己要守住貞節,她雖然知到隨著這個人離開她就不會死,留在漸台必死無疑,但勇敢的她不怕死,因她有守節的決心,以免跟錯人而失了貞節,可惜的是,等使者回去取符再來的時後,貞姜已被大水淹死了。昭王傷心的說‧夫人為怕被不明的人壞了名節,不願茍且偷生守住盟約,堅持信義,有貞婦高節,昭王為成全她的貞節,乃賜名為貞姜。
  句文說:束髮封,賈直妻。說賈直言之妻因賈直言被連累受罪,被貶到嶺南蠻荒之地,臨行前對他的妻董氏說:「我此次流放到嶺南去,是生是死,不可預期,我走了之後,妳可以再嫁,不必等我了」。董氏聽了不語,逕自拿繩子把頭髮縛起來,再用帛布包起來對賈直言說,我的頭髮不等你回來解開的話,我自己決對不解開它的。直到賈直言被流放二十年後回來,妻子董氏的頭髮依然縛著,由賈直言用水浸濕後,才能把它解開。
  墬崖卒,陳仲妻,願守墓,楚貞姬。
  解:
崖,是絕壁。卒,是死。墬崖,是跳下深坑。楚,楚國。貞姬,是吳王尊重其守節有義之號。
  句文說:墬崖卒,陳仲妻。是說唐朝,陳仲之妻,是張叔明的妹妹,有一天與二嫂外遊,正好在一處山崖上,遇到山賊,恐怕受到侮辱,而污了貞節,互相認定婦人以守節潔身最重要,不可以委身山賊,受其侮辱,兩位取得共識後,雙雙跳落山崖而死。
  說貞姬者,是楚,白公勝之妻,白公死後,他的妻子以紡績編織為業,不再改嫁,生活雖然刻苦,但日子過的很快樂。吳王聽說她容貌美麗,品性又好,便派使者大夫,帶著黃金百鎰,白玉一雙為聘禮,以輜車三十乘聘取她,將立她為夫人,貞姬不肯曰:「白公生之時,妾幸得充後宮,執箕,拂枕蓆,託為妃匹,白公不幸而死,妾願守其墓,以終天年,今王賜金玉之聘,夫人之位,非妾之所聞也,且夫棄義從欲者,污也。見利忘死者,貪也,王何以為哉,妾聞之,忠臣不假人以力,貞女不假人以色,豈獨事生若此哉,於死者亦然,既妾不仁,不能從死,今又棄而嫁之,不亦太甚乎」。是說貞姬很幸運的為白公之妻,白公死後她願意守著他的墳墓,如果她放棄丈夫的道義而縱慾,是污濁的行為,見利而忘了死者,是貪婪的表現,貞節的女子雖有美色,也不必靠著美色去爭取,獲得別人的歡悅,她不能跟隨白公於地下,而現在又要去改嫁,那不是很過份嗎,遂辭聘不行,吳王,蹔讚其守節有義,號曰,貞姬。
  蓆草業,營生資,懷清臺,巴婦居
  解:
蓆草業‧營生資。是以草織蓆為業,以營生活之計。懷,是懷念。清,是人名。巴,是地名。
  句文說:說錫山誌,明,清難兵至,儲福守義死,妻范氏,養奉姑甚謹,每哭夫輒走山谷中,發聲長號,不使姑聞,貧無以自存,適一日至澗邊浣衣,見旁生蓆草,固取以織蓆,售而養姑,姑死,居守墓旁,節婦壽至八十餘無病而卒,蓆草遂不復生。
  句文說:懷清臺,巴婦居。秦始皇建築萬里長城的時後,就僅巴屬一郡就必需征役夫一萬人,巴郡這個地方有一個寡婦,名叫清,因其先人得丹砂礦,專利數世,非常的富有,因不忍見萬名遠處征調而來的役夫,離鄉背井,妻離子散,乃上書,願傾家產募當地人築該地之長城,以免萬人之役。秦始皇答應她的建議。於是她盡出資帛百餘萬,築邊城數百里,不用官錢,而當地百姓也不必遠離他鄉,又能得工役之資,大家爭相效力的工作,不出數月,巴郡之長城便已完工,秦始皇為嘉勉她,特築清之臺,讓她居住,以表揚她的功績。
  清風嶺,貞婦祠,望夫石,古跡遺。
  解:清風嶺,在浙江紹興府嵊縣。
  句文說:清風嶺,貞婦祠,在浙江臨海的地方,有一平民百姓的妻子王氏,為元兵所掠,行過嵊縣之清風嶺,王氏以牙齒咬破手指,在一塊大石上寫一首詩之後,跳下山崖而死,石頭的血字竟然高高的隆起,經過八九十年後,血字依然像剛寫的字一樣鮮紅,沒有因被風吹雨打而剝落,後來官府,附石刻的碑文於王氏跳崖死亡的地方,還建了廟和她的石像,然後表奏朝廷,封她為貞婦,廟為貞婦祠。烈女血詩曰:君王無道妾當災,棄女拋兒嶺上來,夫面不知何日見,妾魂未識幾時回,兩行怨淚垂頻滴,一對愁眉鎖不開,遙望家鄉何處是,存亡二字實哀哉。
  句文說:望夫石,古跡遺。望夫石在湖北省武昌縣北山上,有一塊如人站立的大石頭,相傳從前有位貞節女,因為她的丈夫從軍為國參戰,女攜弱子在此送行,丈夫去後,貞女站立著遠望她的丈夫,死後而身化為石。
 
  成竹斑,崩城悲,詠柏舟,節誓辭。
  解:
斑,是斑點。崩城,是城壁崩倒,詠,是唱,吟詠。柏舟,是人名,以人名為題詩。
  句文說:成竹斑,崩城悲。是說春秋時列國,齊莊公帶兵襲擊莒國,杞梁殖戰死於沙場,杞梁殖之妻沒有兒子,夫家跟娘家都沒有可資以依靠的親屬,丈夫死後她無所依靠,就在城下靠著丈夫的屍體哭泣,她內心的真誠使人感動,路過那裡的人都被她所感動而跟著流下眼淚,她這樣哭了十天,把城牆都哭崩塌了,後來為了追隨丈夫於地下,遂投淄水而死。
  句文說:柏舟,古時衛國共姜之夫,柏舟死後父母促其改嫁,共姜不肯乃作「詠柏舟」之詩句以明志,也就是終身守節的誓言,所以到了後來,對於一個貞操守節的寡婦,稱之為「守柏舟」。
  託井水,志無移,磨笄山,孤燕詩。
  解:託,是寄託。磨笄,是地名。
  句文說:託井水,志無移。孟郊所著之「列女操」中有二句曰:「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言井之水,冷且靜,表示心志絕無變易,誓死相守。
  句文說:磨笄山,孤燕詩。說代國趙夫人者,趙簡子之女兒,也就是襄子的姊姊,皆以代夫人稱之。趙簡子死了,也已入土為安,代夫人之弟襄子尚未除去孝服,就北登下屋,收買廚師及侍從,在吃飯飲泣的時候,將代王殺害而佔有代國,然後要迎其姊代夫人,代夫人說:「為什麼要逼我去呢?我若以弟而慢夫,這是不義的行為,以夫而怨弟,這是不仁的行為」,遂哭泣並大聲叫天,自殺於磨笄之地,代國人為懷念她,就在磨笄山建立一座廟來奉祀她。
  句文說:孤燕詩,列國春秋時代,衛之敬瑜之妻王氏,年十六歲時,敬瑜就去世了,她的父親、母親、舅父、姑媽都說她應該再嫁,王氏誓死不肯,於是截下耳朵放在盤中發誓,而敬瑜墓前的柏樹忽成連理,於是王氏寫了一首「孤燕詩」,詩曰:「昔年無偶去,今春又獨歸,故人恩既重,不忍復雙飛。」詠燕子雖禽尚不忍他偶,甘守獨寡,人為萬物之靈,可以不如一隻燕子嗎?
  烈女篇,事不虛,今婦女,能效之。
  解:效,是學也。
  句文說:說烈女篇,是自曹令女節毀耳之句起,至孤燕詩之句止,諸條目稱謂烈女篇,各條皆有事實之故事。尚有書可考確不虛傳。
  句文說:今之婦女,若能學習諸烈女之貞節持身者,不要只顧高喊自由,不要感染西方歐洲風俗,不要羨慕虛榮,要以三從四德為己務,雖然不必像上面所說的苦節悲傷,也稱得上是一個烈女節婦了。
  稱菩薩,稱賢儒,我同伴,到華胥。
  解: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之簡稱,位次於佛,菩提者覺之義,薩埵者眾生之義,謂既能自覺本性,又能普度眾生也,賢儒,是謂儒中之賢者。華胥,是國土之名。
  句文說:如上述,謂婦女能守貞節,壽終之後到冥府,閻王歡迎,依生前所修之功果定位,佛家稱菩薩,儒家稱侍女,君、仙姑等等,依果定位。
  句文說:我同伴,到華胥,是說若有勤修功果者,死後魂與聖母同伴,到華胥之國土,享極樂並由玉皇大帝,依照生前所修之功果,封賞品位之高低不等。
  上帝封,號仙妃,忠孝廉、並節義
  解:上帝,是玉帝之尊稱。仙妃是仙女。
  句文說:玉皇上帝,照著人在人世間所有的作為,功果來封賞他的品位高低不等,仙妃則是奉天庭執事之仙女也。
  句文說:忠、孝、廉,節四篇之結束。第一篇:自「背涅痕,宋岳飛」之句起,到「躬盡瘁,不畏死」之句止,講的者是忠臣的事。第二篇:自「追歷山,冰求鯉」之句起,到「問膳帝」之句止,講的都是孝子的故事。第三篇:自「握雪心,懷冰志」之句起,到「大清廉,獨伯夷」之句止,講的都是廉潔清白之人的故事。第四篇,自「曹令女,節毀耳」之句起,到「孤燕詩」之句止,講的都是貞婦烈女的故事。以為人範,歷代忠、孝、廉、節之人不少,經中無法全部把它包括在內,每一段只提數則比較代表性的出來,這四節要完全做到實在是不容易,如果不是以完全的精誠,是不能見到效果,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人處事裡,能忠主孝親,廉潔節貞,不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謹守此四節,就是人品的人格,大抵忠孝廉節四字,一字能全,其他三字,也就能做到了。
  諸先哲,為人師,聖仙佛,從此為。
  解:
先哲,是古之先賢。人師,是為人之模範。從字,是由之說。此字,是指忠孝廉節四篇。為,是做。
  句文說:說歷代以來,諸位先聖先哲先賢,留下這麼多珍貴的典範給我們,讓我們學習、效法,他們正是我們的老師啊!所以想要修成聖神仙佛的人,就從忠、孝、廉、節這四個字去勤修,就能有志竟成,現在我們崇拜的聖神仙佛,就是他們以前從忠、孝、廉、節四字中所修持而得來的果位,我們所敬拜尊崇的媽祖,正是由此四字的修真者,關公是由忠義而修成,舜帝是由孝修成的,有道是「神仙也是凡人做的,只怕凡人心不堅」啊!
  善惡篇,亦須知,天眼昭,日月輝。
  解:善惡篇,是善報惡報之書篇,天眼,是說日月,陰陽二眼。
  句文說:就是告訴大家善報、惡報的分別,即為善者有善報,惡者有惡報的道理,能知道做善事,也必需知道不要做壞事,做好事之前,應該先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壞事,不然,你一面做了好事,又一面做了壞事,結果功是不能抵過的,功過相抵,那你將如何修得正果呢?
  句文說:天眼昭,日月輝。天地間有二眼,那就是太陽和月亮,天眼昭彰,日月光輝,無微不照,他的光輝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每一個人他所見的、所想的、所做的、所說的每一件事天眼明查暗察,無可遁形,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禮而視之、非禮勿視、禮而動之、非禮忽動,禮而言之,非禮勿言,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其善者,不為其惡者。
  三台星,北斗魁,頭上列,不遠離。
  解:
台字作胎宣讀,三台星,是上台,中台,下台、之三星。北斗魁,亦是北斗七星。列,是次序並列。
  句文說:說太上感應篇云,有三台北斗星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計算,且有日月並照,鑑察凡人為善為惡,故說祂們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不會遠離。
  神,有三尸、別善惡,錄是非
  解:說太上感應篇云:有三尸神在人身中,分別善惡。計錄是非。
  句文說:每一戶人家都有灶,灶有灶神,日夜與家人為伍,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於每年春節之前,灶神就會回到天庭去,向玉帝報告你這一家在這一年裡的作為是善是惡。
  句文說:三尸,有人稱祂們為三神,也有人稱祂們為三蟲,祂們永遠寄生在你身上的三個重要部位中,一居腦,錄你的善惡思想,二居明堂,錄你的所見所為,一居腹、胃,錄你的口德和口業,三尸神將在每六十日一次,亦會上天曹,將凡人的行為,是善是惡,一一奏明。
  奏天曹,褒貶施、善者昌,惡者危。
  解:天曹,是天界辦事的地方,褒,是獎。貶,是罰。
  句文說:就以上所說的,天眼昭彰,日月光輝,都在說明神明的監督視察,光明嚴密,將他的善惡絲毫不差的奏明於天曹,天曹就會依照他的善、惡的輕重看是要降福給他,還是降禍,為善的人,就降百福給他,做惡的人,就降百殃給他,所以善人吉昌,惡人就危險了。
 
  報應法,如影隨,來祈禱,多敬禮。
  解: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句文說:善惡報應的情形,就像是如影隨形,影子之跟隨身體一樣,是永遠也無法擺脫的,就算你天天求祈禱來,敬我拜我,也無法隱瞞你的所作所為的事實,我照樣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命將,暗察窺‧千里眼,順風耳。
  解:千里眼,順風耳,是聖母身邊的兩個大將。
  句文說:我命令,我身邊的兩個大將,暗中調查,窺探實情。
  速查探,詳悉歸,為善事,我歡喜。
  解:查探,是調查,探聽,詳悉。是詳細,知悉。
  句文說:速查探,詳悉歸,為善事,我喜歡。祂們憑藉著特殊的法力,查探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的快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詳細的狀況、報告給我知道,凡是行為純正,沒有作奸犯科,做善事的人,我最喜歡了。
  為惡事,難保汝,或現報,或延遲。
  句文說:相反的,凡是作惡多端,泯滅人性,作奸犯科,做盡壞事的人,我就沒有辦法保護你平安無事了,報應的情形,有快、有遲的分別,現報的人,那是因為他本身前世無剩餘的功德,同時,他的祖先,或是父母也都一樣沒有剩餘的功德可以相抵,這種人一旦做了惡,報應就會立竿見影,立刻見到報應,相反延遲報應的人,那是因為自己前世還有剩餘的功德在,或是祖先或父母的剩餘的功德所致,所以這種人,雖然作惡,一時半刻還看不出他的報應,必須等他和祖先、父母的餘功抵盡了,必會看到報應,或是一些作惡之人死了,本身承受的惡報沒有報完,而還有餘惡,那所剩下的災殃,還會報在子孫的身上,太上感應篇也說過,「死有餘殃,將殃及子孫。」
  十八獄,放過誰,勸諸君,勤學之。
  解:
陰曹地府,設有十八層地獄,裡面所懲罰的鬼魂,都是那些以前在陽世為人時,行兇作惡的人,死後才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
  句文說:所以,十八層地獄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為惡的人,為惡的人死後的靈魂到陰司地府,必須歷經諸地獄之刑罰,這是絕對的。所以我在此要奉勸諸位善男信女,今天大家能誦讀到這一部經書,也是一種幸運,我在這部「天上聖母經」中,提供了這麼多的,古聖先賢的行為,給你們做借鏡、效法,學習的對象,就要把握這大好的機會,努力學習,努力的付諸行動。
  陰騭文,指南機,感應篇,正法規。
  解:
陰騭文:是文昌帝君所著作之經文,又叫「丹桂籍」。感應篇,是太上老君著作之警世文。正法規,是正道規條。
  句文說:陰騭文是勸人修身立德的文章,亦是人生修道行善的指南針,感應篇是天地間不變真理條規,宋朝的時候,風行一時,不論大官小官都必須依照規定熟讀感應篇!同時,歷代朝廷也都頒有獎勵的辦法,直到清朝始祖順治皇帝時,亦有人著作感應篇的寶符圖說,據傳,奉行感應篇之人,能治百病致富,成仙成佛等等。
  講善事,說仁理,兩寶典,必讀之。
  句文說:陰騭文,感應篇。是兩本寶典,教人棄惡從善,行仁義道德的真理,修正法、正道的規條,為立身行善的準繩,實在是天人並重的好書,所以必須用心研讀之,而且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
  萬惡孽,首淫癡,百善行, 孝先為。
  解:
萬惡孽,首淫痴,天下萬惡,最大的罪孽,就是淫痴。百善行, 孝為先,百善之行為,推孝為先。
  句文說:淫者不正當,不合法之姦淫,痴者執迷不悟,不正當的迷戀而不聽奉勸,以致無法及時回頭,永遠沉淪下去,淫痴乃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又是報應最深之罪條,經云:「淫為萬惡首,孝為百善源」,世人認為淫痴是平常的事,但聖神仙佛,對於戒淫,特別注重。人如果能不犯淫孽者,獲福無量,但人們卻大部份都不知道戒淫,實在可惜。文昌帝君戒淫一文說:「孽海茫茫,最大的罪惡沒有比色慾更大的,擾擾嚷嚷的塵世裡,最容易犯的也只有邪淫了」。力可拔山的蓋世英雄,為了淫慾,結果身敗名裂,甚至把國家也敗亡在色慾之中,善良的好人,也會因此敗節,名譽掃地。
  句文說:百善行, 孝為先,所有的善行,唯孝第一,孝是做人的根本,諸善的第一義。
  速修善,改前非,福可得,禍可移
  句文說:如有不孝順父母的人,犯有不正常的姦淫的人,依然執迷不悟,不及時回頭的人,請趕快修德行善,痛改前非,則可獲得福報,也可以轉移禍害,正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人能不慎乎。
  降禎祥,生好兒,家昌盛,神助汝。
  句文說:懂得修善去惡,是所謂知錯而能改,善莫大焉,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看一個人如果他有在積極行善,佈施,我們就會知道他的福報即將臨身。積善之家「生好兒」,這也是有根據的,古時候,有一個顏氏家族,將女兒許配給叔梁紇這個人,因為顏家看出叔梁紇這個家族,平日其祖先積下了很多功德,就可以算準他們的子孫,必定有興旺者,賢能者,果不出其所料,叔梁紇後來生了一個大聖人,就是孔子,生好兒孫,家門自能發達興盛昌隆,光甲弟,振家風,神在暗中庇佑促成,保佑你事事成功。
  聖母經,最靈威,救眾生,發慈悲。
  句文說:持誦「天上聖母經」的靈驗很多,威力很大,聖母的心極為慈悲,能救眾生,保護你安和樂利,解脫災難,聖母經可以發出無比慈悲的願力。
  逢颶母,舟船危,念此經,風自微。
  解:
舟船航行於海上,遇到颱風巨浪,有翻覆危險的時候,虔誠誦念「天上聖母經」,颱風就會變成微風,風浪也就平息,船也就平安航行了。
  多疾病,身體虛,念此經,易療醫。
  句文說:身體虛弱,失去抵抗力的人,容易生病,被病魔所纏,趕快虔誠的誦念「天上聖母經」,病魔就會遠離,身上的疾病就能很快的治好,恢復健康的體力。
  瘟疫盛,傳染時,念此經,疫自離。
  句文說:若是發生瘟疫,並且盛大流行傳染時,趕快虔誠念誦「天上聖母經」,聖母就會趕走瘟疫,使人人得到平安。
  年,多險嶇,念此經,保安居。
  句文說:世紀末年,興衰交替,劫數連連,到處發生瘟疫,恐怖事件,盜賊橫行,抑或天災,飢荒、水災、人禍等等,人們的生活自然會陷入艱難困苦的境地,趕快虔誠的誦念「天上聖母經」,聖母就會保佑大家過平安快樂的日子。
  久旱魃,禾枯死,念此經,降大雨。
  句文說:解旱魃,司旱災之神,如果長期乾旱不雨,田裡無法可以灌溉,稻秧或其他農作物就會因缺水而枯死。趕快虔誠的誦唸「天上聖母經」,就會降下大雨,甦生萬物,可期望農作物豐收。
  婦人孕,難產時,念此經,易生兒。
  句文說:當懷孕的婦女,臨盆時,發生難產時,以致不能順利分娩時,可以立香案,素果,焚香祈禱,並趕快虔誠的誦念「天上聖母經」,就會順利生下兒子,並保佑母子平安。
  妖魔祟,人被迷,念此經,祟走移。
  句文說:妖魔,就是怪異的鬼物,祟是神禍,妖魔作怪,為害人們,甚至有被迷惑利用的時候,趕快虔誠的誦念「天上聖母經」,祈求聖母保佑,就會很快的會把妖魔鬼怪趕走,因為邪不勝正,經文內全是忠、孝、廉、節,聖賢者的無上功德力,邪魔自然會害怕而逃避無蹤。
  洪水害,暴風雨,念此經,風雨止。
  解:洪水,是大水。
  句文說:若遇暴風雨,造成洪水氾濫,傷害田園家居生命安全,財物損失時,趕快虔誠的誦念「天上聖母經」祈求聖母保佑,暴風大雨,自然能漸漸平息。
  拜北斗,延命期,念此經,壽期頤。
  解:
壽命,百歲曰期頤。北斗,北斗七星之中,其中之玉衡星,專司人門性命的星君。因此有人拜北斗,祈求增加壽命。
  句文說:拜北斗,求延壽命,若虔誠持誦「天上聖母經」,加上多行善事,壽命自然能延長百歲。
  人無子,來求嗣,念此經,產賢兒。
  解:嗣,是後嗣。
  句文說:人若久婚不孕,缺子息者,當著聖母面前,許願求嗣,並誦唸「天上聖母經」,多行善事功德,聖母便能默佑你生個賢能的兒子。
  命運凶,多是非,念此經,訟獄離。
  解:凶,是不吉事。
  句文說:命運不好,多遇事故,災運連連,又有很多口舌是非者,若虔誠持誦「天上聖母經」,祈求佑護,災難、訴訟、牢獄等災害,都會遠離你,讓你得到平安。
  諸地獄,血污池,念此經,天堂居。
  解:地獄血污池,是地府囚禁罪魂之所。天堂,是極樂世界  
  句文說:此「天上聖母經」之功德力,能超渡在地獄及血污池,受苦之罪魂出苦,若虔誠持誦者,能超度亡魂上天堂,永居逍遙之地。
  超九祖,度儁㑺,念此經,出輪迴。
  解:九祖,是九世之祖先,是無頭狂鬼,是惡鬼。
  句文說:祖先為了子孫,在世爭名奪利,建置財產遺於兒孫享受,有時會不擇手段爭取不義之財,而誤犯了重罪,致死後在地獄受種種酷刑,做子孫的人,豈能知而置之不理,應知祖先所造的罪行,亦為兒孫所造成的,念及此,兒孫應趕快虔誠的持誦「天上聖母經」,為祖先超拔使其歸善,出地獄免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亦可度  歸善,投生為人。
  消災害,保鄉里,念此經,福自歸。
  解:
說聖母尚未得道時,就已能用出陽神的法力,出外救人,把保衛鄉里的工作視為重任。
  句文說:因此若要消除地方之災害,保衛鄉里平安者,請趕快虔誠的來誦念「天上聖母經」,災害就能消除,使鄉里之人,獲得福份,不受災殃,得到平安。
  功德大,難思議,靈驗多,難盡辭。
  解:功德大,是聖母經之功德力大。
  句文說:誦念「天上聖母經」,功德之大,是不可思議的,是難以想像的,靈驗之多,更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是說不完的。
  佈甘露,施法雨,真言篇,同誦之。
  解:
佈,是廣佈。施,是濟。甘露,是真寶貴之露。法雨,是以法比雨之意。真言,是咒語。
  句文說:聖母大發慈悲,到處救難救苦,濟急扶危,導人歸善,如天之佈施雨露滋育萬物。誦念完經文,末章之真言篇,也要一同誦念。
  至乾隆,淨土寺,大禪師,諸賢士。
  句文說:
乾隆,是清朝之乾君。禪師,是和尚。爭土寺,是廟名。
  說到清朝乾君之時,有一所寺廟,名爭土寺,內中有一名大和尚,與諸位賢人。
  乩筆術,諸法備,顯聖跡,揚名譽。
  解:術,是法術,乩,是桃乩。跡,是事跡。
  句文說:當時淨土寺之大和尚,與諸賢士,有練乩筆及諸般設備,請旨著造此聖母經,聖母在淨土寺,降筆著造聖母經流傳世間,顯揚聖母之事跡。
  遺一經,傳萬世。
  解:遺,是流下。一經,是指一卷聖母經。
  句文說:聖母留下一卷聖母經,於世間流傳萬世,與後人持誦,自乾隆年間著造至今約有貳百餘年。
 
 
 
 
 
 
 
 
 
 
 
天上聖母略史
  古人金言,惡心田,生惡果,好心田,生好果。略說,宋朝時代,湄洲地方,有一善翁,姓林名惟,是好心田人也!先祖廣行善事,其人好善樂施,書曰:作善天必降之百祥,其妻果然夜夢菩薩,賜靈丹服之成孕,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歲次,三月廿三日,瑞生第六女,即聖母也!生時室內香氣馥馥,天佈祥雲,光輝燦爛,生出一道光線,射入房中,生至彌月,未聞啼聲,鄰人稱異,名為默娘,八歲入校讀書聰明穎悟,至十二歲,博學多能,在家克全孝悌,十三歲,玄通道人,到其家內,傳授聖道,至十五歲,窮理盡性,三教之書,皆讀盡矣!至十六歲,聞道得道,能出陽神救世,至十七歲,湄洲港內,有數商船,遇暴風沉覆,船人呼救,默娘用神力救之,十八歲時不論港陸,有難皆救,十九歲時,其父與兄被水沉溺,默娘在家紡織,忽然昏睡,即出陽神救兄,二十歲時,閩省一帶旱魃,河井皆燥,禾苗枯死,人民饑餓難堪,眾人求救,默娘祈禱乞雨,果然應驗,眾人沾恩,廿三歲時,湄洲西北方,有二神作祟,人受其害,默娘用降魔法力,二將降服,收為左右二將,此二將,即千里眼‧順風耳也,廿六歲時,閩省一帶,春夏多雨,洪水大害,眾人求救,默娘焚香向天祈禱,忽然雲開日出,眾見一匹蛟龍,水中滾出,騰空飛去,默娘每年誕辰之日,湄洲港中,禁網取魚,魚亦知其恩德,此夜魚族群集,如朝拜之狀,當時眾人稱為通賢靈女,廿七歲至廿八歲時,逢災救災,逢難救難,三千功滿,八百果成,至廿九歲,道德圓滿,宋太祖雍熙四年,丁亥歲次,九月間,上帝來詔,默娘即出法身,渡海登湄峰,其時祥雲佈天,空中仙樂響亮,金童玉女來迎,自此飛昇而去,當時眾人皆見,至宣化年間,宋帝御賜,順濟之名,始立廟宇奉祀,眾人恭敬,靈驗非常,至清代康熙二十二年,帝命水師提督,姓施名烺者,進取臺灣,以戰艦三百,水軍三萬,由湄洲港附近經過,忽起暴風,軍艦將覆,烺提督在艦內,焚香禮拜,祈禱默娘,頃刻之間,風和浪靜,速至臺灣,焚樉舟百餘艘,殺樉兵萬貳千人,鄭克樉降服,克樉者,鄭經之子,鄭成功之孫也,烺提督,戰勝凱旋歸京,將祈禱事件,實況奏上,康熙皇帝,當時無限歡喜,御筆即寫出忠孝仁慈,勒封天上聖母,至乾隆壬申年間,在邢洲淨土寺,諸名僧,降乩法行,始知聖母,天爵大勳位,玉帝封為天后,歷朝代皆有靈驗救世,至今世人尊敬信仰,非迷信諂媚也。
 
 
 
 
 
參考資料
 一、天上聖母經解說(埔里孔子廟)
 二、天上聖母經白話譯文(作者:羅文忠先生)
 三、天上聖母寶經詮釋(撰編林臻昌先生)
 四、文天祥傳
 五、史記
 六、道德經
 七、三十六孝
 八、孝經
 九、列女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